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BMD)和BMD与PTH、ALP,SCr,BUN,CCr,β2-M,TP,Alb,Ca^2 ,P^3-,Hb,HCT等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30例,肾脏疾病肾功能正常组(B组)30例,肾功能异常非透析组(C组)30例,透析组(D组)30例。采用定量CT(QCT)法测腰椎(L1-L4)的BM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β2-M,并测SCr,BUN,TP,Alb,Ca^2 ,P^3-,ALP,Hb,HCT。结果:(1)A组41-50岁,51-60岁年龄段的i-PTH较<40年龄段明显升高(P<0.05);ALP在三个年龄段随年龄逐渐升高,但无明显差别(P>0.05);BMD在三个年龄段逐渐降低(P<0.05);(2)<40岁,41-50岁,51-60岁三个年龄段i-PTH:B,C,D组较A组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ALP:B,C,D组较A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C,D组分别较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BMD:B组较A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C、D两组分别较A、B两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3)B组其BMD与CCr,Alb正相关(P<0.05),与SCr,BUN,β2-M负相关(P<0.05),与PTH,ALT,TP,Ca^2 ,P^3-,Hb,HCT不相关(P>0.05)。C组其BMD与CCr,Alb正相关(P<0.05),与PTH,SCr,BUN,β2-M负相关(P<0.05),与ALP,TP,Ca^2 ,P^3-,Hb,HCT不相关(P>0.05)。D组其BMD与Alb,Hb,HCT正相关(P<0.05),与PTH负相关(P<0.05),与SCr,BUN,CCr,β2-M,ALP,TP,Ca^2 ,aP^3-不相关(P>0.05)。结论:肾脏病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和BMD下降,且BMD与肾功能呈负相关,与营养状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2.
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13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A组90例与B组45例,分别服用参茸强肾胶囊与益髓颗粒,并均配以针灸和指导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肢体和二便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肢体和二便功能分级评定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2组间比较,A组肢体功能达5~6级,二便功能达3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0.05),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B组(91.1%与60.0%,P〈0.05)。结论: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疗法可显著提高外伤性截瘫患者肢体和二便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3.
1995~ 1998年 ,我们对 31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住院患者进行外周血小板数动态观察。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7例 ;年龄 14~ 6 8岁。轻型15例 ,中型 8例 ,重型 6例 ,危重型 2例。均于发病 1~ 6天入院。发热期 2 4例 ,发热、低血压休克二期重叠 5例 ,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 2例。均符合 1987年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检测方法与结果 :31例患者均于入院当天立即采血送检 ,用日本产 F- 82 9型血球计数仪计数外周血小板数 ,以后每日复查 1次 ,至血小板数正常。结果 :31例患者在入院当日外周…  相似文献   
184.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我们在多年的感染管理实践中,总结出“六个一”、“六个重”工作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1日常工作“六个一”1.1每日下科室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经常深入临床和医技诊疗科室,全面详细地了解科室实施感染控制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与医护人员互相沟通,宣传普及感染预防知识,提高科室医护人员自觉预防感染的意识,督促指导科室落实感染预防措施。1.2每周医院感染查房查房对保证和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自2000年以来,建立了每周感染查房工作制度。邀请临床、药学、检验、护理等相关专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科室或医院感染病例,现场查房,…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临床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组1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联用酚妥拉明止血.结果 对照组止血有效率66.6%,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9.5%,基本无不良反应.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高,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6.
目的临床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本院自1996年10月~2005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组1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联用酚妥拉明止血.观察止血效果,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66.6%,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7.5%,基本无不良反应.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高,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以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82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68例(82.93%)患者既往有中心静脉临时插管病史。82例患者中,中心静脉双支病变13例(15.85%)、单支病变69例(84.15%);5例(6.10%)为轻度病变、17例(20.73%)为中度病变、35例(42.68%)为重度病变、25例(30.49%)为完全闭塞病变。82例患者中,57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9例接受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TS)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术后随访时间12~62个月。术后6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75.76%(50/66),术后12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68.18%(45/66),整个随访期间总体血管通路通畅率为59.09%(39/66)。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狭窄后,可影响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对于有症状且不能缓解的患者,建议积极干预,介入治疗是中心静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以减少中心静脉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RLS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所有病人予常规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病人每晚睡前口服加巴喷丁300 mg,疗程8周;并每2周给予1次血液灌流治疗.使用RLS评分量表(IRLS)评分评价病人RLS有无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评估治疗后病人睡眠障碍有无改善,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疼痛病人改善情况.并检测病人治疗前后病人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素(PTH)、钙、磷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病人的RLS严重程度、PSQI和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RLS严重程度和PSQI评分也有所下降(P<0.01),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病人铁蛋白均有所上升(P<0.01和P<0.05),PTH、Ca、P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明显缓解病人不宁腿症状,并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9.
380例次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长期静脉留职导管的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随访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380例次深静脉置管并长期留置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导管使用寿命的差异。分析评价置管方法、感染发生率、导管退出原因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静脉入路途径包括颈内、颈外、锁骨下及股静脉。3种静脉入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颈内(31.0±2.8)月,颈外(30.0±4.0)月,锁骨下(19.0±2.9)月。log-rank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颈内与锁骨下进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使用终点113例次,其中患者死亡60例(53.1%),感染14例(12.4%),导管功能不良13例(11.5%),肾移植13例(11.5%),内瘘2例(1.8%),导管意外拉脱7例(6.2%),导管破损4例(3.5%)。导管内感染61例次,隧道感染2例次。结论长期留置导管首选颈内静脉入路,其次为颈外静脉入路。导管终点以患者死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