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的情况 ,除了肿瘤本身的因素外 ,化疗是否对血型抗原有某些影响作用 ,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5~ 1999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138例。其中男 80例 ,女 5 8例 ,年龄 2 3~ 6 0岁。7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40例 ,女 30例 ,年龄 2 0~ 5 5岁。1.2 试剂 标准抗体血清抗 - A及抗 - B(效价 >12 8)、抗 - D(效价 6 4)、抗 - H (效价 32 )、抗 - M及抗 - N (效价 6 4)均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1.3 红细胞血型抗原强度判定方法  AB…  相似文献   
312.
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又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应对心脏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变化。B型利钠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前体最先被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观察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2.5 ml(含异丙托溴胺0.5 mg沙丁胺醇3.0 mg)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含布地奈德1 mg)进行高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即射流式雾化吸入);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肺功能有明显改善,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肺功能改善持续提高.对照组患者治疗初期临床症状、肺功能有所改善,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肺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14.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盆骨折所致的后尿道狭窄而采用经会阴途径球膜部端端吻合尿道成形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573例因骨盆骨折导致的后尿道狭窄患者,均接受经会阴途径球膜部尿道吻合术,联合逆行和顺行膀胱尿道造影对狭窄长度、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行经会阴途径一期尿道吻合成形术。以患者术后排尿通畅并且不需要其它干预措施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志。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问卷调查对术前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进行评估,利用尿垫试验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573例患者中,504例(88%)成功,69例(12%)不成功。手术后4周去除导尿管,测定尿流率平均最大为(20.52±5.1)ml/s。28例术中直肠损伤并一期修复。10例(1.7%)在术后6个月内尿道狭窄复发,45例在术后6个月~1年期间尿道狭窄复发。所有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24例(4.2%)有轻度急迫性尿失禁,28例(4.9%)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术前有487例患者(85%)在受伤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术后有492例(86%)发生勃起功能障碍,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6%)发现在后尿道与膀胱颈之间存在假道。结论:若术前进行谨慎评估,明确解剖结构,术中精细操作,经会阴途径球膜部尿道吻合术相关的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315.
目的 分析膀胱混合癌配合体部伽玛刀等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报告2003年7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例膀胱混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加全身伽玛刀综合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膀胱混合癌占同期362例膀胱恶性肿瘤的4.4%,移行、腺细胞混合癌5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8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征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其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6%、52.8%和35.3%.结论 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全身伽玛刀配合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16.
痛风治疗药物又添新成员。lesinurad新近分别被美国和欧盟药政当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高尿酸血症。lesinurad是迄今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长期、持续的血尿酸水平达标治疗是治愈痛风的关键。但是,很多患者使用1种降血尿酸药物并不能使自己的血尿酸水平降至目标值以下或长期控制于目标值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联合用药治疗。lesinurad正适用于这些患者,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同时达到增加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7.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腹膜透析(PD)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下降的速率。方法:在透析过程中,每3个月评估一次患者体重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每周总尿素氮表现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total)、蛋白氮呈现率(nPNA)及残余肾尿素及肌酐清除率(Ccr)。计算出rGFR、UV等相应的截距和斜率,并建立回归方程。尿量少于100ml/d或Ccr<1.0ml/min视为无尿。结果:130例患者在平均随访14.4个月后,无论是UV还是rGFR均随透析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除2例患者在透析治疗时即无尿,128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无尿(占24.2%)。该31例患者自透析开始至发生无尿的时间平均为(12.7±10.2)mo(4~46mo)。与此同时,WCcrtotal、Kt/vtotal及nPC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的指标亦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分别得出透析过程中UV及rGFR的下降速率:UV(ml/d)=1343.9-24.8×透析月;rGFR(ml/min)=5.12-0.13×透析月。糖尿病肾病(DN)、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夜间留腹的患者rGFR下降速率相比较非DN及白天腹膜透析(DAPD)的患者更快(P<0.05)。结论:透析患者的RRF随透析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GFR(ml/min)=5.12-0.13×透析月,DN及CAPD患者的rGFR下降速率较非DN及DAPD患者更快。  相似文献   
3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导致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PRA)、高醛固酮血症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原醛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腺瘤,分别占65%和3  相似文献   
319.
1 病例报告女 ,5 1岁。 2 0 0 1- 0 7因双手背、腰腹部皮肤色素沉着 0 .5 a就诊于本市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查血游离皮质醇 8.5 μg/ dl(8时 15~ 2 5μg/ dl) ,2 .6μg/ dl(16时 :3~ 12μg/ dl) ,2 4 h尿游离皮质醇 2 . 9μg(2 0~ 10 0 μg)。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正常 ;双侧肾上腺 B超未见异常 ;诊断 Addison病。予醋酸考的松口服早 2 5 mg、晚 12 .5 mg治疗。 1个月后出现渐进性胸闷、气促伴双上肢水肿 ,入另一家医院内分泌科。多次复查血游离皮质醇、ACTH均正常 ,仍予激素治疗。入院后 1周余出现发热 ,胸片提示双下肺炎症…  相似文献   
320.
贝复济(bFGF)--主动促进创伤修复的有效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修复是医学领域中最古老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伤治疗技术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目前临床上处理创伤的方法主要有缝合术、清创术、皮肤移植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通过机体自身修复而使伤口愈合。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治疗创伤的传统方法基础上,引进了基因工程产品用于促进创伤的愈合,细胞生长因子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对生长因子的研究,在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最先成功研究出可供临床使用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