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组织多普勒观察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显著降低[(17.31&;#177;2.88),(6.01&;#177;3.25)cm/s,t&;gt;5&;#215;10^6 P&;lt;0.05],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1.77&;#177;14.69),(13.77&;#177;9.94)ms,t=3.01,P&;lt;0.05],IVC:波显著增高[(-0.53&;#177;11.37),(-17.44&;#177;4.92)cm/s,t=3.36,P&;lt;0.05],持续时间显著延长[(19.00&;#177;9.01),(59.09&;#177;11.99)ms,t=6.20,P&;lt;0.05]。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tissue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1显著降低犤(17.31±2.88),(6.01±3.25)cm/s,t>5×10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犤(31.77±14.69),(13.77±9.94)ms,t=3.01,P<0.05犦,IVC2波显著增高犤(-0.53±11.37),(-17.44±4.92)cm/s,t=3.3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犤(19.00±9.01),(59.09±11.99)ms,t=6.20,P<0.05犦。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3.
自1999年5月~2000年5月,疼痛科共收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37例,均采用第3腰椎横突尖端周围封闭及中药外敷双侧肾俞穴疗法犤1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22~70岁。病程数天~数年不等。其中:单侧疼痛117例;双侧疼痛20例;合并臀中肌外缘痉挛、疼痛96例;压迫第3腰椎横突有下肢放散痛68例;X线检查第3腰椎横突尖端肥大或增长19例。1.2方法病人俯卧于诊察床上,腹下垫一小枕,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椎交汇处为第4腰椎或腰3…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房间隔应变率成像技术判定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人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患者52例,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速度,应变率成像观察房间隔应变率(SR)曲线、应变(S)曲线变化,SR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峰值SRe,舒张晚期峰值SRa;S曲线测量舒张晚期峰值Sa,测量结果各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各组别SRe、Sa及SRe/SR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房间隔应变率成像可鉴别左室舒张假性正常,并可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5.
组织速度、应变率与应变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比较组织速度成像(TVI)、应变率成像(SRI)与应变成像(SI)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TVI、SRI和SI测定55例冠心病患者与42例正常人左室前间隔与后壁径向、各室壁节段纵向收缩期及快速充盈期的峰值速度(V,包括Vs和Ve))、应变率(SR,包括SRs和SRe)和应变(ε,包括εS和εE)参数,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比较该3项技术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 结果径向SRS SRE诊断心肌缺血的Sp显著高于VS与VE[(0.83±0.06 vs 0.71±0.05)cm/s,(0.80±0.10 vs 0.73士0.07)cm/s;P<0.05]。纵向SRs和εs的Se及Sp显著高于Vs(Se:0.83±0.06和0、77±0.07 vs 0.71±0.07;P<0.01;Sp:0.80±0.07和0.74±0.07 vs 0.68±0.08;P分别小于0.01和0.05)。纵向SRs的Se与Sp均明显高于εs(P分别小于0.01和0.05)。 结论SRI与S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优于TVI,而SRI检测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异常优于SI。  相似文献   
36.
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患者178例,根据造影结果 对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结果 17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174例,成功率为97.8%,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7.8%.随访12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13例,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复发10例.其中靶病变血运重建3例,药物保守治疗1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患者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近期和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门-囊时间(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潞河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198例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按门-囊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120min)和B组(120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2个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P均0.05);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个变量与门-囊时间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多数STEMI患者的门-囊时间超过指南要求,临床因素和院内机制与长门-囊时间相关,应当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降低院内延迟。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10月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患者174例,其中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简称Firebird组)98例,接受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简称Cypher组)7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手术成功率相似,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急性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再发心肌梗死。两组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经皮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对70例动脉置管术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进行了UGTI,凝血酶注射成功封闭动脉瘤腔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70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34~82岁,平均(62.6±10.7)岁。经皮股动脉造影术后发生36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33例,肱动脉置管术后1例。单囊腔PSA63个,复合囊腔PSA7个(≥2个腔),瘤腔平均大小为  相似文献   
40.
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诊断的预测性。方法:选择疑诊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5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CHD组(n=85)与对照组(n=65),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的测算方法测量受试者ABI,应用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IMT,以CAG造影为金标准,进行颈动脉IMT、ABI对CHD的诊断性试验。结果:CHD组较对照组IMT明显增厚(1.12±0.26,0.75±0.26,P〈0.05),ABI〈0.9发生率明显增高(54.1%,12.3%,P〈0.05);颈动脉IMT增厚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82%和75.38%,ABI〈0.9对于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1%和87.7%。颈动脉IMT及ABI对诊断CHD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序列试验特异度为85.51%,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4.32%。结论:颈动脉IMT及ABI对无创辅助诊断CHD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