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device,MCuⅡIUD)的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将MCuⅡIUD与TCu220C宫内节育器(TCu220CIUD)进行临床比较.常规放置IUD,放置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放置MCuⅡIUD与TCu220CIUD各500例,置器满12个月累积带器妊娠率依次为0.20%、0.41%;脱落/下移取出率分别为0.20%、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21%、2.65%;置器后4次随访主诉(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uⅡIUD带器妊娠率低、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和副反应发生率低的IUD,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陈旧性无脊髓损伤AllenⅠ度下颈椎脱位的治疗策略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陈旧性无脊髓损伤AllenⅠ度下颈椎脱位患者2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9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例。全部病例均行单纯前路椎间盘切除松解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1个月。症状均获得改善,其中19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获得完全复位,14例遗留轻度椎间移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植骨均获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前路复位及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无脊髓损伤AllenⅠ度下颈椎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的要点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1月采用螺旋形锁定加压钢板(LCP)和MIPO技术治疗38例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AO分型:均为43A型,其中A2型17例,A3型21例。对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术后获得平均21个月(8~36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证实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3周(14~40周)。无感染和内置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2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螺旋形LCP和MIPO技术能够提供牢靠的内固定和加速骨折愈合,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进一步观察新型MCu 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 Ⅱ 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放置MCu Ⅱ IUD和TCu220 cIUD各500例,放置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4个月末的累积续用率依次为92.16%和89.89%;带器妊娠率为0.62%、0.84%;脱落率为0.4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中无损伤、感染及贫血发生。结论 MCu Ⅱ IUD设计合理、妊娠率低、脱落率低,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放置时需按说明书正规操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临床心脏移植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 19例行双腔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病人于术中或术后应用ECMO支持.年龄33-6l岁,平均(42.5±9.6岁;体重61.92 kg,平均(73.6士15.2)kg.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瓣膜病2例、冠心病1例;术前心Z能均为NYIIAⅢ~IV级.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芬酸酯+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和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方案.结果 1O例术中并术后应用ECMO者供体冷缺血(7.5±1.3)h;ECMO术中转机流量为(3.9±0.8)L/min;术后辅助流量为(2.2±0.3)L/min;辅助(62±35)h;9例生存,1例移植物衰竭死亡.9例心脏移植术后发生移植物衰竭者,供体冷缺血(4.5±1.0)h;开始应用ECIVlO进行辅助支持为术后停体外循环即刻至术后12h,平均(5.4±3.5)h;ECMO辅助流量为(2.7.4-0.5)L/min,辅助(88±24)h;2例分别死于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ECMO辅助分别为112 h、78 h,撤机后3 d、14 d死亡.生存16例无严重并发症,病理活检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心功能I~Ⅱ级出院.现生存3个月至2年,未发现明确与ECI~IO相关的,发症.结论 ECMO术中转机并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有利于长时间缺血供心的功能恢复,从而扩大边缘性供体心脏的使用范围;ECMO辅助支持有利促进移植物衰竭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建立心脏瓣膜病术前评估的死亡风险模型,并对手术病人进行评估,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代体外循环的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4482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性别,年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径、肺动脉压、肾功能和是否合并冠心病7个临床指标作为住院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立死亡风险模型.根据模型,对此后的瓣膜病病人术前进行死亡风险评估,死亡概率≥10%的病例,随机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或ECMO代替体外循环、术后转为心肺辅助.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病死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α=0.05).结果 单因素分析除性别之外,其余6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建立死亡风险模型为Ln(P/1-P)=-4.3742+0.5192肾功能+0.1467年龄+0.3947EF+0.9390冠心病+0.5888肺动脉压+0.3287左室舒末径.此后常规手术52例,ECMO代体外循环术后转心肺辅助22例,两组性别、年龄、预计病死率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预计病死率分别为(16.35±4.3)%和(16.21±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病死率分别为30.76%(16/52例)和9.09%(2/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P=0.047).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前死亡风险评估,高龄、左心室低EF值、左室舒张末径过大或过小、肺动脉高压、肾功能不良、合并冠心病是危险因素,可以计算预计确切死亡概率.利用心脏瓣膜病死亡风险模型,对高风险(10%以上)病人进行ECMO代体外循环、术后转为心肺辅助,有利于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97.
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OLF-TS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8例OLF-TSS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9~71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T10~L13个椎间盘水平31例(占81.6%).平均病程10个月.5.3%合并胸椎间盘突出.[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4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均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保守治疗后痊愈.按照王自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11例,无改变2例,优良率94.7%.未出现定位错误和神经功能恶化者.[结论]OLF-TSS临床表现复杂,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无力、腰背痛、间歇性跛行、束带感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MRI及CT检查是确诊的有效手段.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进行胸椎管后壁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失误和并发症的对策是确定责任节段和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8.
带蒂骶棘肌瓣在症状性骶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 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1平面2例,S1平面2例,S1-S2平面5例,S1-S2平面3例,S2平面1例,S2-S3,平面6例.结果 随访1年~4年10个月,平均21.6个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带蒂骶棘肌瓣填塞封堵交通孔法是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且术中有较多囊肿壁残留的SSCC的理想术式,明显优势表现在操作简单安全、充分消除残腔及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99.
不同手术径路纠治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右心室(RV)和经右心房-右心室(RA—RV)小切口径路纠治法洛四联症(TOF)的围术期结果,以提高TOF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423例TOF行一期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RV径路手术736例,经RA—RV小切口径路手术687例。结果经RV径路手术从1998年的100%下降至2002年的65%,经RARV径路手术从2002年的35%增加至2007年的79%;经RA—RV径路手术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短于经RV径路手术患者(P〈0.05);跨瓣环补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RA—RV径路手术患者发生1个和2个器官功能不全少于经RV径路手术患者,大于3个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残余室间隔缺损、残余梗阻、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反流、心律失常、再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经RV径路手术患者(P〈0.05)。结论经RA—RV径路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适合我国TOF患者实际情况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内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通过插入导管的长度和起搏心电图QRS波形态的指导,植入球囊漂浮导管至右心室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成功起搏55例(97.22%),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6.7±3.5)min,植入深度(37.5±3.5)cm,留置电极导管时间1—14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能迅速安全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