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716篇
预防医学   34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86篇
  12篇
中国医学   339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 临床资料6 4例均为本院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门诊及少量住院患者。男 4 4例 ,女 2 0例。年龄 3~ 12岁 ,平均 5 7岁。其中 3~ 4岁 11例 ,5~ 6岁 2 2例 ,7~ 10岁 2 8例 ,11岁 2例 ,12岁 1例。临床诊断夜惊 34例 ,睡行症 12例 ,梦魇 7例 ,睡眠障碍 (包括癫待排 ) 11例。病程半个月至 1年零8个月。发作频率长者 2~ 6个月 1次 ,短者一周 3~ 4次。发生于前半夜即入睡后 1~ 3h者 4 4例 ,发生于后半夜 2 0例。夜惊发作时患儿多为突然从睡眠中惊醒 ,大声哭喊 ,手足乱抓 ,伴随身体强烈扭动 ,表情紧张 ,呼吸急促 ,意识朦胧 ,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SP和NK1R的水平;用(0.1、1)μg/m L的蒿草花粉、梧桐花粉和尘螨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SP+和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升高2.7倍和0.5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1.5倍和0.2倍。此外,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SP+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下调60%,而0.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0.6倍。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3.
一起学校流感暴发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此次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方法按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指引(试行)》进行。结果全校学生902人,发病74例,罹患率为8.20%。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7日,7—9岁年龄组发病较多,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一、二年级学生和在校午休学生罹患率较高,具明显的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此次为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为未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疫情报告迟缓、室内通风换气不够和学校未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MLPA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了32份儿童(男16例,女16例;年龄1~13岁,平均3.6±3.1岁)血样本,其中16例为染色体22q11.2微缺失患儿组(阳性对照组),16名为体检正常儿童组(阴性对照组).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分析来评估结果.结果 MLPA检测32份样本中,16例阳性对照样本均有染色体22q11.2微缺失,且缺失片段长度约3-Mb;16名对照样本中未发现22号染色体缺失.FISH证实16例22q11.2微缺失患儿均存在缺失,16名对照样本不存在缺失.因此,MLPA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结论 MLPA是一种快速、可靠、高通量及相对经济的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的有效方法,弥补了FISH技术的不足,可用于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ssay detection in analysis of chromosome 22q11.2 microdeletion.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8 and September 2009, thirty-two patients including 10 males and 16 females aged between years (3.6±3.1) were selected and evaluated by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edical records. Of these patients, sixteen patients who were previous diagnostic as 22q11.2 microdeletion were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16 healthy children were in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ll the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MLPA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for the presence of a 22q1 1.2 microdeletion after informed consent. Diagnostic efficacy was assessed b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Kappa analysis. Results We have applied the two assays of detection of chromosome 22q11.2 microdeletion in 32 patients. Sixteen patients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ere found to have a 22q11. 2 deletion and, with the deletion size of 3-Mb. However, as expected,chromosome 22q11.2 deletion was not found in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MLPA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by FISH. Therefore, MLPA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Conclusion MLPA is a rapid, reliable, high-throughput and relatively economical alternative to FISH techn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22q11.2 microdeletion.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and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22q11.2 microdeleti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作用机理以及在口腔癌发生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1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痔尤其是环状混合痔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自2004年-2006年采用外痔v型切口剥离、内痔结扎治疗混合痔157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7例病人其中男性98例,女性59例,年龄23~72岁,平均41.7岁,临床表现:肛门反复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我院自2000年10月开展经腹膜后肾囊肿去顶术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42.8岁。左侧12例,右侧9例;囊肿位于下极15例,中极4例,上极2例。平均(3.7cm×7.8cm)大小,有腰部胀痛者18例,查体发现3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做B超和CT检查。病史7~13个月。1.2手术方法:病人全麻成功后,取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于腋中线、髂嵴交界处上方2cm,沿皮纹做1.5cm长的小切口,深达皮下,用气腹针自此刺入肾周腹膜后间隙,充入CO2气体,气压达1.5~2.0kPa时拔出气腹针,戳入1.0cm Trocar,…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79例。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21例,Ⅲ型42例,Ⅳ型13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结果术后X片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完全复位。平均手术时间45.6分钟(35~53分钟),所有患者均无止血带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两周拆线,切口均Ⅰ/甲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完全愈合。Lachman实验(-)79例;前抽屉实验(-)74例,4例弱阳性。Lysholm评分:术前Lysholm评分37~52分(42.7±0.3分),术后90~96分(95.7±0.56分),平均提高(53.0±0.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对移位和粉碎的撕脱性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0.
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地区男性中,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第二[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特点是发病隐匿,晚期易转移、易耐药、预后较差。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9.3%[2]。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潜在机制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