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了解中国内蒙古、新疆自治区部分地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方法采用鼠夹捕鼠,从鼠脾中提取DNA,应用巢式PCR(nPCR)检测Ot-Sta56基因;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用Clustal Ⅹ(5.0)和DNA 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蒙古地区捕获各种鼠类共计90只,其中6只nPCR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6.67%,不同鼠种间阳性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x^2=8.898,P=0.148);新疆地区捕获各种鼠类共计20只,其中1只n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00%.不同地区间阳性率比较虽略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782).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从农田中捕获的鼠类标本为9只,占8.18%,无阳性标本;从草原捕获的鼠类标本为101只,占91.82%,其中阳性标本为7只,草原鼠标本Ot感染率为6.93%.序列分析结果:N59(内蒙古莫氏田鼠)、N69(内蒙古黑线仓鼠)、X33(新疆普通仓鼠)3份标本nPCR产物碱基序列与Karp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应属于Karp型;N65(内蒙古黑线仓鼠)及N88标本(内蒙古黑线姬鼠)nPCR产物碱基序列与中国台湾Taitung-2株和TW461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4%;N90(内蒙古黑线姬鼠)与日本Oishi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59、N69、X33位于Karp株所在的分支,而N65、N88、N90与Taitung-2株、TW461株、Yonchon株、Sxh951株、Oishi株、Kanda株属同一支系.结论研究证实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鼠类存在Ot自然感染,其基因型较为复杂.这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恙虫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以重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抗原的特异性区段为诊断抗原,选取从疫区采集的30份阳性血清实验标本,并选择相关的对照,建立起间接法ELISA和双抗夹心ELIS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匀显示出了高特异性,而双抗夹心ELISA敏感性达60%,优于间接法ELISA。证明该“平截性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尤其是作为早期莱姆病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94.
目的:进一步明确北京林区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及其分布,方法基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PCR)方法,对从北京6个林区采集的蜱和鼠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选择阳性标准本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已知序进行同源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从长角血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从门头沟区东灵山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3只游离全沟硬蜱1只检测阳性,57只寄全沟硬蜱若蜱中1只检测阳性;119只野鼠中9只检测阳性,其中8只,B.garinii阳性,1只B.afzelii阳性。50份野鼠血清有5份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采集采的160只长角血蜱(20只/组)。未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结论: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两个基因型,全沟硬蜱可能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体,野鼠可能是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95.
自198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莱姆病以来,经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较广、危害较大。但目前对病原体的鉴定常采用一般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学测定,所以特异性、敏感性较差。为此,我们与仪器测试中心协作,用我们自行分离的5株螺旋体以及国际标准株和钩端螺旋体进行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证明,我国莱姆病螺旋体与国际标准株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图相似,特别是内蒙古呼盟株(NMS)和黑龙江苇河株(VL)它们都含有6个已知峰和一个未知峰。所含的脂肪酸为棕榈酸(峰3)和油酸(峰6),约占80%。但我国各地区5株螺旋体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还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不同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图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