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褐家鼠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态性与该地区汉坦病毒(HV)基因变异及其分布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捕获褐家鼠,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HVM基因片段,获得的阳性标本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另一方面对不同HV来源的宿主个体和其对应种群内随机选取的其他个体,以及其他一些地区鼠类作为参照,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获得褐家鼠基因组DNA多态性图谱,利用RAPDDIST和PHYLIP软件分析褐家鼠种群多态性,并与对应的北京地区的HV差异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选用5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有5个引物获得清晰、多态性高的RAPD谱带。不同区域种群RAPD标记不尽相同,北京市褐家鼠地理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大部分种群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其中采集于某农产品集散地的XFD种群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有特异性标记条带。11个HV代表序列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差异为0.1%~8.0%,可分为2个主要的支系,多数毒株变异类型在不同地域中交叉分布,但BjFT01株变异较大,成一个独立的支系。通过Bootstrap分析和系统树图比较,种群分化较大的XFD种群与该区获得1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HV相对应。结论北京市不同区域HV及其褐家鼠DNA多态性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群尤其是输入性种群对北京HV流行影响程度不同,初步显示一些特定种群与特定的基因性别有一定的关联。XFD种群外源基因交流渗入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证明北京市HV随着鼠类种群迁移输入的可能性极大,但仍有待于选用一些特异性标记基因多态性进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BALB/c小鼠多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要求6种(炭疽、鼠疫、出血热、霍乱、痢疾、钩体疫苗)疫苗进行联合接种,根据6种疫苗的联合接种方式、疫苗接种间隔和接种的先后顺序,设计3种疫苗快速接种方案(2~3W完成接种)。对研究对象连续观测了119d,以体重、免疫反应、生化指标及自发活动等指标对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在疫苗联合接种中副反应发生比较明显.在某些时问点体重、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AST、ALT和肌酐有变化。6种疫苗联合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疫苗产生免疫反应。但是,不同方案疫苗免疫反应不同。其中以出血热疫苗的免疫反应受方案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出血热、霍乱、痢疾、钩体疫苗等疫苗在采用恰当的接种顺序和接种间隔的情况下可以联合使用,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在此基础上加入炭疽和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长白山区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 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 (Mr) 190× 10 3 ]外膜蛋白A(R .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对 6 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 ,阳性率分别为 5 3.81%和 7.4 1% ;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 10 0 .0 0 % ,与DnS 2 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 0 % ;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 90、HLJ 0 5 4的同源性分别为 88.0 0 %和 86 .0 0 %。结论 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 ,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幼蜱饱血后分别获得 6 1 3%、75 0 %的阳性感染 ,但所感染的螺旋体在感染后 2d即死亡消解 ,不能重新获得分离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持续到饱血后 8d ,幼蜱蜕化为若蜱后 ,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这两种蜱的若蜱也都可通过吸血获得 70 0 %的检测阳性率 ,感染后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可分别在在饱血后 5、10d内保持螺旋体的活性 ,PCR检测阳性率可延迟至饱血后 15d。此后直至蜕化成为成蜱 ,所有血、蜱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不同种群在感染和保持螺旋体能力上表现一致。结论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感染莱姆病螺旋体但不能经期传播到下一发育阶段 ,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 ,作为莱姆病主要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作用.方法从立氏立克次体190 kD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检测的方法,检测了683只蜱类标本和146个鼠类脏器标本,并随机抽取1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蜱类标本和鼠类脏器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所测序列的分型结果表明与前苏联的DnS 14株型别一致,与我国曾经检测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株差异较大.结论190kD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可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并可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或亚型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西尼罗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人群血清西尼罗病毒(WNV)抗体存在的本底,探讨WNV与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以新兵入伍健康体检时收集的男性血清347份为检测标本,应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WNV与JEV的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WNV和JE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1/347)和5.7%(14/244);在同时检测了两种病毒抗体的244份标本中,有3份两者均为阳性,分别占WNV和JEV抗体阳性数的60%(3/5)和21%(3/14)。结论人群对WNV缺乏免疫力,JEV抗体对WNV的交叉免疫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林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全病的存在情况。方法 评价以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引物进行的半套式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此种半套式PCR技术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市和宁化县采集的蜱类、野生动物内脏和血液及人群血液标本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对有代表性的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以16S 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和通用引物进行PCR,从越原血蜱及黄毛鼠标本中分段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别将其连成完整序列,与已知所有埃立克体及近缘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用Clustal X(1.8)软件对同源位碱基作聚类分析,应用“Tree View”程序得出遗传发育树图。结果 这种半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仅能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而对其它蜱媒病病原体,如斑点热立克次体、菜姆病螺旋体的DNA及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病原体的16S rRNA基因都不能扩增,同时,用有限稀释法以含EC 16S rRN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评价其敏感度,结果显示:最低能检测到4个拷贝的查菲埃立克体DNA。用此半套式PCR法从该地区的越原血蜱、粒形硬蜱,鼠类(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神鼠、小家鼠)和野兔的脾脏和/或血块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的特异DNA片段。检测越原血蜱成蜱283组(659只),25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3.8%。粒形硬蜱4只,1只阳性。野鼠脾脏、血块及野兔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56.4%(22/39)、38.7%(12/31)和18.2%(2/11)。同时检测的其它蜱种、狐狸血块、野猪血块及人血块中均未发现查菲埃立克体DNA。越原血蜱和野鼠代表性标本的390bp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发现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分别一致和相差一个核苷酸。从越原血蜱和黄毛鼠扩增来的全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相差6个和2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9%;与犬埃立克体(E.cn-is)、 尤菌氏埃立克体(E.ewingii)、鼠埃立克体(E.muris)之间的同源性为97.6%~98.0%,属于近缘种;与其它埃立克体种的同源性在83.0%~92.4%之间。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福建西北部地区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越原血蜱和粒形硬埤为其潜在传播媒介,鼠和野兔可能为其贮存宿主。实践证明,半套式PCR及序列分析技术可作为检测蜱和动物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的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首次测定我国南方蜱及啮齿动物中埃立克体的16S rRNA全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开展疫源地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尼罗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 ,WNV)RT PCR检测方法 ,为WN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Vero E6细胞进行WNV培养 ,通过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培养液获得WNV感染脑组织。在病毒基因组E区和C区设计 3对引物 ,以WNV培养液 ,建立并优化病毒核酸RT PCR分析方法。然后 ,以此对感染蚊虫模拟标本和乳鼠脑组织进行检测。PCR产物测序后 ,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用RT PCR在WNV培养液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核苷酸片段 ,并通过改变循环数 ,模板稀释倍数等参数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 ;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测感染蚊虫模拟标本和感染乳鼠脑组织 ,均检测出WNV目的基因片段 ,且扩增效果与病毒培养液无明显差异 ;套式PCR能显著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 10 8-10 9倍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WNVRT 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用于WN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某部队新兵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某部队新兵营报告发生1例临床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为了解该部队流脑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我们对该部队653人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调查率为96.9%。所有调查对象在一个月前均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菌苗,既往无流脑病史、外出史和近期类似流脑症状。对一般情况、接触史、接种疫苗等方面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采血检测。试剂采用北京绿竹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A、C、Y、W135群脑膜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数据录入Excel 200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