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新书推荐     
由王光霞教授主编的《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终于出版了。该书极具特色,是我国近几年才推出的极少数精品超声诊断专著之一。该书的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关于一次性根管治疗和急性牙髓炎的文献,查找的时间从建库到2014年5月20日。按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来遴选文献,并根据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优于多次性根管治疗[OR=2.91,95%CI(2.00,4.24)],同时,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远期总有效率也优于多次性根管治疗[OR=2.59,95%CI(1.65,4.06)]。结论:现有研究显示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纵隔大动脉指标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对纵隔大动脉疾病做出更早期判断.方法:2014-01~ 2014-12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取300例健康成人进行256层螺旋CT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其中男198例,女102例.年龄18~80岁.以收缩期及舒张期分别测量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肺动脉干(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左肺上动脉(LULPA)、右肺下动脉(RLLPA)并对其进行测量,进行SPSS17.0统计学分析.结果:收缩期及舒张期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上动脉、右肺下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组,男女纵隔大动脉各血管有差异.按年龄段分组,纵隔大动脉各血管在不同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结论:70岁以上男性男性肺动脉干、升主动脉直径均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肺动脉干、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管腔直径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评估腰椎小关节突变分级的准确性,提高MSCT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分级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长时间无诱因所致腰腿痛入院治疗并院外随访的患者63例,术中获取腰椎小关节标本95个。将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切片染色,采用Pathria提出的CT分级标准和Gries提出的病理分级标准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CT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情况的检出率和准确性。结果 CT评估的腰椎小关节1级11例、正确率36.4%(4/11);腰椎小关节2级16例、正确率62.5%(10/16);腰椎小关节3级41例、正确率90.2%(37/41);腰椎小关节4级26例、正确率96.2%(25/26)。CT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准确率为86.3%,MSCT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检出率与病理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评估腰椎小关节1~4级的灵敏度分别为80%、83.3%、78.7%和80.6%,特异度分别为91.1%、92.8%、91.7%和98.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3%、62.5%、90.2%和96.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97.5%、81.5%和91.3%,约登指数分别为71.1%、76.1%、70.4%和79.0%。结论 MSCT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分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在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于术后48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如CD3+、CD4+、CD8+、CD4+/CD8+水平及胃肠恢复指标如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的不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214.2±34.9)、(29.3±2.9)、(76.8±2.3)g/L]均明显高于B组[(186.7±28.3)、(26.6±2.6)、(72.3±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3+、CD4+、CD8+、CD4+/CD8+[(67.6±6.1)%、(49.8±7.3)%、(17.9±3.6)%、(3.4±0.7)]均明显高于B组[(52.3±1.0)%、(37.8±7.1)%、(13.7±3.2)%、(1.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出现腹胀不适患者12例,占60.0%,B组4例,占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5.7±4.9)、(57.2±8.7)h]较B组[(40.2±3.7)、(65.8±7.9)h]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的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索STYK1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UALCAN"等数据库分析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收集67例前列腺癌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STYK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慢病毒转染法构建STYK1低表达的LNCaP细胞系,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与AR、PSA、PSMA、PCA3基因具有显著的表达相关性,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其参与了多种细胞代谢过程.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与患者的TNM分期、术前PSA水平显著相关(P<0.05).以STYK1表达水平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P<0.05).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证实下调STYK1基因表达后能够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升高,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并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解剖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6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6例,随访6~18个月,按照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28例;良5例;可3例;总优良率达91.67%。结论应用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能很好地解决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传统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收治的303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1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肝移植组),20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8~44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明显优于肝移植组(P<0.01),2组患者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4/189)比3.0%(3/101),P=1.00〕。肝移植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0%(2/10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9.5%(18/189),P<0.05。肝移植组术后内镜下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6.1%(87/101),高于常规手术组的54.5%(86/189),P<0.01。结论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的。有出血史但术前肝功能尚好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后能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256层CTA技术观测左锁骨下动脉解剖特点,评价CTA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介入治疗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的SSS患者(疾病组)及500例无SSS受检者(对照组)左锁骨下动脉CTA资料,测量受检者左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的起始角度;评价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斑块的特点、管腔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所有受检者左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的起始角度为:71.98°±8.26°,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角度71.98°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管腔闭塞11例(18.33%),闭塞范围为9~24mm;中度狭窄7例(11.67%),重度狭窄42例(70.00%),狭窄长度8~31mm;偏心性斑块33例,环形斑块16例。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6.97%。结论 256层CTA可准确测量左锁骨下动脉的各项解剖数值;对左SSS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武  陈晶  陈建强  战跃福  王雄  杨光  梁其洲 《海南医学》2016,(18):3020-3022
颅颈交界区是头颅向颈椎过渡的关键部位,该区域结构复杂,功能特殊。颅颈交界区韧带在维持颅颈部的稳定和正常旋转、屈伸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轻则引起寰枕枢关节脱位,重则损伤延髓、颈髓引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颅颈交界区韧带众多,位置深,相互重叠,其损伤诊断困难,成为临床和影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CT双能量技术在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综述,为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