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穿刺与置管路径预防术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0例.A组穿刺和置管路径局麻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B组为穿刺路径加用地塞米松;C组在置管路径用地塞米松;D组在穿刺路径与置管路径均加用地塞米松.术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背痛程度.结果 D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较A、B、C组下降(P<0.05),B、C组亦较A组下降(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麻醉穿刺和置管路径给予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便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解决患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择期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新型的给药方式,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通过便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2ml;B组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4~5 ml/kg。记录两组麻醉效果、静脉穿刺时患儿体动发生的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儿的入睡时间和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静脉穿刺时患儿出现体动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躁动、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制作简便,易于携带。在解决患儿入手术室困难时,运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传统的肌注氯胺酮给药方式相比,更有效、更安全、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本院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择期脑语言区手术患者3例,男性,ASA分级Ⅱ级,年龄22~46岁,体重50~75kg.麻醉诱导后,明视下经口将食道咽腔导管置入食道和口咽部,食道管前端气囊充气10~15ml,口咽管气囊充气40~60 ml,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行机械通气.术中唤醒期间将咽腔气囊放气,语言区定位时嘱患者连续数数,按指令应答问题.语言区定位完毕将咽腔导管气囊充气,继续手术,切除病灶至术毕.术中设置潮气量500~510 ml,实际潮气量500~512 ml,气道压16~18 cm H2O,均在正常范围,血液动力学均维持平稳,血气指标正常.3例患者中,1例应答语言清晰,指令完成准确,1例应答语言欠清楚,另1例应答语言模糊不清.术中未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中唤醒期间无颅内压增高,无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术毕送往麻醉恢复室.苏醒后,导管两端气囊放气,生命体征平稳,拔除食道咽腔导管送回ICU.术后无胃肠道胀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注速率超过5 mg·kg1@h-1的长时间异丙酚输注可能导致异丙酚输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和心肌细胞溶解,最终发展成严重的心力衰竭,甚至导致病人死亡.脑外伤病人和儿童尤其容易出现.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也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能讲话的声门外通气装置--食道鼻咽腔导管在脑功能区手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累及脑功能区手术患者13例,全麻诱导后置入食道鼻咽腔导管,外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以唤醒麻醉技术让患者清醒并可带管讲话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结果 13例置管均顺利,通气良好,血气值正常,唤醒期带管讲话清晰、流利,脑功能区定位准确,致痫灶切除满意,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食道鼻咽腔导管为一种自行研制的新型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全麻唤醒不仅通气良好,而且带管讲话清晰,为脑功能区特别是语言区精确定位手术的麻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气方式和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半球病变性癫痫手术疗效,并对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和大脑半球离断术两种手术方式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7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25例药物难治性半球病变性癫痫患者,根据所行手术方式分为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组(FH)15例,大脑半球离断术组(H)1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癫痫控制、神经功能作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12年,平均随访5.28±2.91年。除去失访2例总的癫痫发作控制率为Engel Ia 19例(82.60%)、Engel Id 3例(13.04%)、Engel IIa 1例(4.36%)。在癫痫控制率上,FH组与H组比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上,FH组手术时间较H组长,在术中失血上,FH组高于H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难治性半球病变性癫痫治疗措施,术后不仅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且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还得到改善,而大脑半球离断术作为一种创伤更小、疗效相当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离断后,高压氧(HBO)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腓肠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在动物模型分别接受不同疗程的常压空气(NA)、常氧高压(N2-O2)和HBO治疗后,进行脊髓切片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存活状况;测量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情况。结果:治疗15d,HBO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程度比NA组和N2-O2组轻(P<0.05)。治疗8d,HBO组的腓肠肌湿重比NA组和N2-O2组大(P<0.01)。结论:HBO能够减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术终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是否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苏醒。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在全麻术终患者有微弱自主呼吸时,分别采用追加肌松药(维库溴铵)或使用IMV呼吸模式的处理方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术终采用IMV的患者苏醒时间为(8·76±16·43)min较追加肌松药的患者苏醒时间(11·98±32·87)min明显苏醒迅速(P<0·01)。结论术终采用IMV能够减少肌松药用量,使患者自主呼吸得到充分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防止术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术中寒战是麻醉中常见的合并症,在剖宫产手术中尤其常见。对寒战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看法,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仅就室温对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