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71.
肿瘤微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嘌呤代谢的改变,缺氧限制了能量转化,导致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及后续腺苷的聚集,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后,抑制了免疫细胞浸润和激活。腺苷产生径路的各个分子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腺苷产生径路中,最关键的就是CD73,其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靶向CD73 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但是单纯阻断CD73 的作用有限,靶向CD73 小分子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联合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抗肿瘤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72.
473.
目的:探讨壬基酚(NP)在半透膜及水、沙相的分布。方法:采用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和常规采样技术相结合,对黄河兰州段的水和底泥进行样品采集和监测分析。结果:两种采样技术检测出的污染物种类相同,该河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壬基酚污染;壬基酚容易吸附在半透膜和底泥上,半透膜是其吸附态的主要存在形式。结论:半透膜技术作为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应用在黄河上是可行的,今后应加强其在监测中的应用,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7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两种蛋白及其mRNA在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表达的规律,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创伤组,分别于颅脑创伤后1、2、4、6、8、10、12、16、18 h和24 h处死,解剖取其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上述两种蛋白和其mRNA在不同损伤时间组的表达及变化规律。结果:NF-κB蛋白的表达在损伤后1 h开始升高,18 h出现表达高峰期,18~24 h出现平台期,损伤组除伤后1 h和2 h组外,其他各组NF-κB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F-κB mRNA于损伤后1 h开始表达,6 h达高峰,持续至24 h,各损伤组NF-κB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伤后6 h呈阳性表达,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伤后24 h表达最强,损伤组除伤后1、2、4 h组外,其他各组HIF-1α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mRNA于损伤后4 h开始表达,18 h达高峰,持续至24 h,损伤组除1、2 h组外,其他各组HIF-1α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损伤后NF-κB和HIF-1α及其mRNA的表达均随损伤时间变化而变化,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能够成为损伤时间推断的候选因子。  相似文献   
475.
目的 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和促代谢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n=35)、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n=40)、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n=31),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33)。检测各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DR、NPDR、PDR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0.47,P<0.05;r=0.82,P<0.05;r=0.9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剔除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的影响,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95% CI:0.656~0.836)、0.871(95% CI:0.783~0.959)、0.884(95% CI:0.803~0.966),三者联合诊断AUC为0.964(95% CI:0.935~0.993)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6.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测定在评估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及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7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并对影响PAD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70±0.38(左)、0.79±0.38(右)及0.70±0.37(左)、0.79±0.38(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26例,其中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9例,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PTAS)治疗17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41 ±0.29、0.6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39±0.14、0.6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对踝肱指数影响显著(P<0.05).结论 踝肱指数测定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观察指标,踝肱指数减低能客观反映PAD病变的进展及程度.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是影响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7.
患者女,29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7天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一巨大肿物,大小8cm ×7cm×8cm,壁光滑(图1).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肿物,呈分叶状,8 cm×9 cm×10 cm大小,凸向左侧胸腔,密度欠均匀,其内未见钙化,纵隔内血管受压,向右、向下移位,见图2.主支气管受压狭窄.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包无积液.  相似文献   
478.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腮腺淋巴上皮癌病例22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26~61岁,主诉病程3天~18年,单侧腮腺区多发肿块1例,其余21例均为腮腺区单侧单发肿块。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螺旋CT检查,CT所示腮腺组织内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影欠均匀,CT值26~81 HU,15例表现为类圆形,界限尚清晰;7例表现为结节状,界限稍不清晰或部分不清晰。所有病例诊断最终依据病理学检查,HE染色图像可见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上皮细胞生长活跃伴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肿瘤间质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2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患者未行颈淋巴清扫。20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其中10例同时行辅助化疗;1例患者术后仅行化疗,1例患者术后未行其他任何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回访,21例无瘤生存13个月~8年,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因肝转移死亡。结论腮腺淋巴上皮癌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病理仍是诊断腮腺淋巴上皮癌的金标准。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及颈部情况进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9.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较广泛,成功挽救了许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然而其有效性、费用及并发症等越来越受到质疑。我科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2例双侧额颞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假性球麻痹的患者,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临床极易忽视。本文旨在对此两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80.
肺黏液表皮样癌(MEC)较罕见.本文分析了20例肺ME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肺ME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