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犬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胶原合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比格犬10只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造房颤模型,随机分成房颤组和房颤+苦参碱组各5只。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心房TNF-α、TGF-β1和CTGF的蛋白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NF-α、TGF-β1和CTGF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房颤组相比,房颤+苦参碱组纤维化程度降低,CVF 明显下降(P<0.05),TNF-α、TGF-β1和 CTGF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TNF-α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TNF-α、TGF-β1和CTGF的表达,抑制房颤心房肌胶原合成,改善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术中、术后保护的策略。方法对2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d病人GLASGOW评分13~15分8例,9~12分14例,6~8分3例,3~5分1例,病人瞳孔均回缩。术后1周病人偏瘫侧肢体肌力改善。26例病人出院后随访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定预后:Ⅰ级2例,Ⅱ级12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术后癫疒间复发后,添加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疒间效果。方法以治疗前3个月癫疒间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89.2%和89.7%,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两组间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疒间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拉莫三嗪组明显低于奥卡西平组。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人工血管后血清6-k-PGF1α和TXB2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新生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杂种犬12条,依人工血管不同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4条)和涤纶血管实验组(4条)及ePTFE对照组(2条)和涤纶对照组(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人工血管,对照犬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人工血管,手术将血管植入同一条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30天、60天时股静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血清PGF1α、TXB2浓度和PGF1α/TXB2的比值,并在60天时获取全部人工血管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新生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小板和TXB2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对照组明显上升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实验组血清PGF1α和P/T的比值先降低后升高,而对照组明显降低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对照组新生内膜较实验组明显增生,并有血栓形成。结论骨髓CD34^+干细胞种植入工血管应用于血管置换后能有效抑制PGF1α和P/T比值的过度降低、TXB2和血小板的过度升高,从而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5.
RF对纳米金标记的RNase-S局部加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纳米级或微米级结构的线度可以和热辐射波长λ相比拟的状态下的辐射热传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来研究射频电磁辐射(RF)对纳米结构辐射热传导的特征,并探讨微波非热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通过常规的Poly-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哪谱的测定分析,确定酶的2级结构的重组成功和活性的存在后,比较RF对样品、水和空气的热效应。结果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的Poly-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谱的测定,表明研究中使用的生物模型和RNase A模拟得十分满意。空气浴中的封装空气样品的散热曲线呈现指数衰减规律,而空气样品的加热过程呈指数增加趋势。空气浴中的双蒸馏水样品的加热过程基本上是线性增加。但是,水浴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的加热过程却基本上保持恒定值。结论 RF辐射在实验的条件下会由于被加热介质的不同热物理性质表现为不同的加热效果,对于含有纳米金属的微结构,可能会在局部产生微涡流发热。以纳米颗粒为热源的辐射热传导可能会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调整发生谐振从而不表现出样品整体宏观的升温。生物功能性大分子关键部位局部加热的谐振吸收是微波等物理因素的非热生物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6.
我院15年被收录论文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对该院15年被国家收录的科技论文4635篇进行回顾分析,探索管理元素及要点。方法:根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论文统计分析中心提供的该院1990至2004年被收录并公布的论文数据库资料,以关系数据库系统Access2000进行统计,所获结果导入Excel中进行排序、分类整理、汇总。结果:15年来该院被收录的论文数量及收录比例逐年上升;对作者情况的具体分析显示:以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主体,科室分类则以优势学科、重点科室、临床科室为多,论文产出情况与课题研究层次呈正相关。结论:证实论文管理的目的及意义;说明论文是人才实力的表达,是评价科研工作的平台,是科研管理出效应的结果,是学科建设力度的体现,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相似文献   
27.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与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探讨促进我国器官移植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途径,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现状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观是影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因素,提出改变观念、实行科学的脑死亡法,为器官移植立法是我国器官移植腾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8.
��֢�����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治疗与手术联合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995-2002年收治的15例重症布加综合征,在介入引导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2周后加做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分流术或脾肾分流术及断流术。结果 行该联合术式共15例,术后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或减少。下腔静脉压力降低0.49-1.08kPa(5-11cmH20)。门静脉压力降低0.69-2.35kPa(7-24cmH20)。14例存活,无并发症。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新的组合术式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解除了下腔静脉高压,又降低了门静脉高压,达到了联合减压的目的,有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我院自1991年10月以来对17例布加综合征病人施行了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就浚技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 (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及SRS +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 (PVF)减少 (5 7± 9) % ,门静脉自由压 (FPP)下降 (5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 (8± 5 ) % ,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FPP减少 (19± 7) % ,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6± 8) % ,FPP下降 (34± 10 ) % (P <0 0 5 )。 (4 )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 ;(2 )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 ;(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 ,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