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从现代风险管理角度,结合医院医疗设备引资(合资)管理实际,发现存在4类风险。探讨了建立医疗设备引资(合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规避措施和风险分析方法等方面,以便度时识别、降低和化解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同时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就我国来说,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在逐年增高,从战时到现今社会均列创伤首位,青壮年时期为多发群体,死产率高达87.2%。创伤性颅脑损伤一直是医学界一个瓶颈问题,本文从其诊治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改进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丹  杨光  张曙光 《安徽医药》2015,(7):1367-1370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肺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肺鳞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吉非替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及其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CD3、CD4、IgG、IgM、IgA 浓度与 CD4/CD8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CD8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 CD3、CD4、CD4/CD8、IgG、IgM、IgA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CD8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恶心、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吉非替尼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筛选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就本治疗组为降低吻合口瘘采用的管状吻合并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术做一报道.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究管状吻合并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术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五科2014-05/2018-12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44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相关的可能因素,进行临床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长短(是否300 min)、管状吻合后全层间断减张缝合与否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管状吻合并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术有利于降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6.1%vs13.1%, P 0.05).结论采用管状吻合并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术对预防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长的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酶消化法培养人大隐静脉VSMC并传代,以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定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绘制生长曲线、划痕法测定细胞成活率、增殖及迁移能力。 结果:原代培养5~7 d细胞从组织块爬出,传代细胞呈“峰-谷”样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考马斯亮蓝染色可见VSMC细胞骨架呈致密束状;传代细胞成活率为97%;生长曲线呈类“S”形;细胞生长3~6 d内光密度值变化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显著。 结论:体外培养的VSMC纯度高,结构、功能良好,为收缩表型,细胞生长第3~6天增殖活力较强,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部灌洗降低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感染风险的机制。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进行胃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前对胃部进行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手术后1天(T2),手术后3天(T3),手术后5天(T4)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体温、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胃液细菌计数结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体温、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手术前两组患者胃液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胃液细菌计数均低于手术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钾1例,未出现胃扩张、寒战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出现胃扩张,寒战和低血钾的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4例。结论利用胃部灌洗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并且安全性较高,医疗费用较低,不依赖于抗菌药物,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史,无手术史、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因“发作性胸痛1月”入院。查体:T 36.9℃,P 74次/分,R 18次/分, BP 157/86 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4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现报告如下。一、方法全部胃癌患者及对照组均于早晨基础状态下取静脉血,采用T_3、T_4固相双抗法,全部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正常值:T_3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动态变化判断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0例行新辅助放化疗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血清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 CYFRA21-1)、癌胚抗原( CEA )及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行动态观察,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CEA阳性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CEA阴性者,P<0.05;CA19-9阳性者中位生存期短于CA19-9阴性者(但因阳性例数过少,无法行统计学处理);CYFRA21-1阳性与阴性者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标志物呈下降趋势者中位生存期长于、有效率高于呈上升趋势者,P均<0.05。结论对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血清CYFRA21-1、CEA及CA19-9联合动态及变化趋势检测,可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率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均P0.05),术后再出血率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失语、癫痫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例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均P0.05);预后良好人数明显多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预后不良人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比较,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率,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等明显优点,能够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最大程度上保全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