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2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进行检查,确诊后行介入导管溶栓,以及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治疗,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确诊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小腿周径由治疗前6.5±3.0cm缩小为治疗后1.0±0.5cm(p<0.01)。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措施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白细胞激活-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的近代观念(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近年来白细胞激活受到重视,在静脉重塑及静脉性溃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正>患者,男,49岁,因反复腹部、腰背部疼痛2月余,于2009年9月27日入院。查体:血压153/99mmHg(1mmHg=0.133kPa),腹平,压痛,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血管杂音,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8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7/8,死亡1人.5例植入分叉型支架,2例植入直型支架,1例支架释放不成功.1例术后第2天右髂动脉支架折叠成角,远端血栓形成,给予局部溶栓成功后第3天血栓再次形成,急诊行左股-右股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2个月后出现结肠缺血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主体支架释放不成功,急诊行开腹手术,取出支架,行AAA修补术,术后第2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随访1~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死亡)时止,无内漏发生,无支架明显移位及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研究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HE、Masson、弹力纤维三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的组织学改变;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股静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2~16周时,实验组静脉管壁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静脉管壁厚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股静脉内中膜比值(I/M%)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I/M%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组的胶原含量和平滑肌含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16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股静脉壁单位面积(5 000 μm2)、平滑肌细胞核数和平滑肌细胞直径均差异显著,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平滑肌细胞肥大,向内膜下移行,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胶原纤维增生.结论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可促使股静脉重塑.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指出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应当具备广泛性、递进性、开放性和瓦动性,而且应当具有教学、学习和发布功能.教学资源库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外科学教学模式,并且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HE、Masson、弹力纤维三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的组织学改变;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股静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2-16周时,实验组静脉管壁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问静脉管壁厚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股静脉内中膜比值(I/M%)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I/M%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组的胶原含量和平滑肌含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16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股静脉壁单位面积(5000μm2)、平滑肌细胞核数和平滑肌细胞直径均差异显著,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平滑肌细胞肥大,向内膜下移行,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胶原纤维增生。结论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可促使股静脉重塑。 相似文献
89.
大鼠后肢慢性静脉高压模型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SD大鼠建立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 经腹手术环缩SD大鼠下腔静脉下段和髂总静脉,经腹壁浅静脉测量后肢静脉压,动态观测压力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后肢静脉压升高显著,静脉压的变化与手术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环缩SD大鼠下腔静脉下段和髂总静脉,可以建立后肢慢性静脉高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作为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尽管VTE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但VTE有可预防的特点,合理实施VTE的预防措施可极大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院内VTE的防治能力较早年有所提高,但国内整体院内VTE防治情况并不乐观。一是院内没有建立VTE防控组织架构;二是医护人员存在着VTE的认识不足。基于现状,我国各医院水平的VTE防治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从基本的VTE概念和发生机制、国内外VTE的发生率、病死率和防控现状等进行阐述,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对院内VTE防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提高院内VTE防治能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