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世霞  张旭辉  李红梅  杨亚茹 《陕西中医》2023,(12):1819-1822+1826
肺纤维化(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西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伴随诸多不良反应。中医理论认为PF病位在肺,发病以肺络虚损为主,气阴两伤,影响脾肾二脏,同时伴有痰浊、瘀血、毒邪等症,治疗当通补肺络,益气养阴,兼顾脾肾,同时佐以化痰、活血祛瘀、解毒祛邪之法。中医药治疗PF有辨证论治特色优势,而且不良反应少,较易被患者接受。内质网应激(ERS)被证实参与了PF的发生发展,诸多学者对基于ERS的中医药防治PF做了大量研究,证实无论是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还是中药复方或制剂均可通过调控ERS而延缓PF进展。现概括中医药基于ERS防治P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及术中超声引导在肾盂旁囊肿输尿管软镜内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肾盂旁囊肿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5)岁,左侧7例,右侧6例。术前基于CT三维重建预先规划目标盏及理想切开位点,并以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选择囊肿受压变形最大即囊壁最薄处,配合呼吸暂停切开囊壁,进镜观察囊腔内无误后,扩大切开范围直至肾盏穹窿部,术毕留置双J管。 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最佳切开位点均位于肾盏或肾盏颈而非肾盂,手术时间24~67 min,平均38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4 d,平均3 d。术后随访3~21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示10例囊肿消失,3例囊肿直径较术前缩小1/2以上,3例合并肾结石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明显结石残留,7例腰背部酸胀患者术后明显缓解。 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在术前三维重建及术中超声引导下治疗肾盂旁囊肿是安全可行的,且切开位置合适,切开范围充分,出血少,镜下寻找快速,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不同直径螺钉固定时添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对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16个股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深螺纹强化组和浅螺纹强化组,结果:两组均灌注CCPC,深螺纹组和浅螺纹组的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分别为(329&;#177;35)N,(285&;#177;26)N,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70&;#177;22)N,(306&;#177;24)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螺钉直径与骨质疏松股骨颈强化后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健、患侧白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趋势及电针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各组又分为6个时程组(12h、24h、48h、72h、96h、144h),每个时程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健、患侧脑组织中IL-1β、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大鼠患侧与健侧脑区,IL-1β和ICAM-1的表达均呈现典型的双峰模式。模型组患侧IL-1β在12h和48h到达峰值,健侧在12h和144h到达峰值。模型组患侧IL-1β表达在48h明显高于健测(P<0.05),在96h和144h又明显低于健侧(P<0.05); 电针组患侧IL-1β表达在24h、48h和144h均低于健侧(P<0.05)。 模型组患侧的ICAM-1在24h和72h达到峰值,健侧在24h和144h到达峰值;电针组患侧ICAM-1表达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健侧(P<0.05)。结论: 提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大鼠患侧脑组织中IL-1β和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5.
<正>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加,髋臼骨折的发生率日渐增高[1]。髋臼骨折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属关节内骨折,其骨折类型、移位方式复杂,治疗困难。若治疗不当可造成关节僵硬甚  相似文献   
106.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类人群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对于老年人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居多。此方法对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外用制剂朱红膏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对豚鼠的皮肤刺激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建立朱红膏外用大鼠模型,制备破损皮肤,选取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320倍的朱红膏(原药材609.28 mg/kg)进行实验,记录毒性反应和体质量增加情况。皮肤刺激性实验:建立朱红膏外用豚鼠模型,制备破损皮肤,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大鼠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刺激性实验中,未见豚鼠给药处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结论一定时间内外用一定剂量的朱红膏对大鼠没有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破损皮肤没有产生刺激性。  相似文献   
108.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3%~10%。其长期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活检及上消化道钡餐。但二者不能准确判断肿瘤累及胃壁的程度,更不能显示胃周邻近结构是否受累以及实质脏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分期及术后治愈率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收集并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胃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着重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40例患者长期胃炎病史,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5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伴有不同程度消瘦,5例患者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0例,鳞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CT机,患者禁食8~10h以上,扫描前口服水700~1500mL,必要时肌注山莨菪碱。先行平扫,120kV,320mA,准直器1.5、层厚10mm,待发现病灶后行5mm薄扫。30例行增强CT轴位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80~150mL,注射速率3mL/s,分别于注射后30s...  相似文献   
109.
在中青年的膝关节病损中,半月板损伤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根克氏针固定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31侧)Sander分型Ⅱ6侧、Ⅲ型18侧、Ⅳ型7侧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其中12侧取自体髂骨植骨,观察治疗前后Bohler角、Cr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前后Bohler角、G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均P〈0.01;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5侧、良11侧、可4侧、差1侧,优良率为84.2%。结论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充填自体髂骨,切口小,对皮瓣影响小,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足部功能恢复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