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22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570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25篇
  2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饮茶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等距的抽样方法,2004年对抽取的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1865人进行调查。将87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87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居住地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血压)。结果交互分析发现饮茶且经济收入好的人群OR值(0.19)最小,其次为饮茶且文化程度高的人群(OR=0.204)。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23例)几乎每天饮茶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1例)(OR=0.347,P=0.002);随着饮茶频率的增加,OR值减小;两组间饮茶种类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患高血压和经济收入低者在病例组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饮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存在负相关关系,与不饮茶者相比,几乎每天饮茶者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OR值为0.513(P=0.039)。结论饮茶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错配修复缺陷型20例(27.0%),POLE突变型2例(2.7%),p53野生型34例(46.0%),p53突变型18例(24.3%)。4种分子分型患者在淋巴结转移(P=0.004)、临床分期(P=0.018)和病理分级(P=0.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3突变型(OR=27.669,95%CI:3.224~237.480,P=0.002)和肌层浸润≥1/2(OR=22.046,95%CI:4.185~116.146,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子分型可为术前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术前诊断性刮宫标本的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术中可能需要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小儿哮喘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62例小儿哮喘患儿,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儿均开展镇静平喘及祛痰吸氧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呼吸困难、咳喘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24 h氧饱和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血氧饱和度(95.22±6.05)%高于对照组的(89.5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喘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分别为(3.48±1.11)、(2.05±0.23)、(3.08±0.15)d,短于对照组的(4.09±0.15)、(3.31±0.12)、(5.58±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作为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策略,能取得优良疗效,利于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值得临床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104.
张新  黄国锋 《黑龙江医学》2006,30(7):529-529,550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治疗偏头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组给予麦普宁注射液0.5 g+5%葡萄糖或0.85%生理盐水静点,1次/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500 mL静点,1次/d。共治疗20 d。结果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偏头痛发作特点等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故在组间及治疗前有可比性。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近10余家三甲医院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共3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运用文献检索、理论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及层次分析法等方式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初稿,撰写专家咨询问卷,再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初稿中指标实施两轮专家函询咨询,形成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22%、91.42%,意见提出率分别为28.57%、15.62%,表明专家对本课题具有较高积极性;两轮专家函询Cr分别为0.86、0.89,说明专家参与制定指标体系权威性高,结果具有可信性;两轮专家函询总体指标W分别为0.347、0.404,Cv分别为0.203、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家协调度良好;临床普遍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在0.7以上表明可接受,本课题2两轮专家函询问卷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9、0.963,均符合上述标准,表...  相似文献   
106.
后头部癫痫(posterior cortex epilepsies,PCEs)是顶叶癫痫、枕叶癫痫、颞顶枕交界区癫痫的总称,症状学不典型,由于复杂的纤维联系癫痫活动迅速扩散,表现为类似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的发作形式.常规脑电图检查价值有限,结合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检查尤其是侵入性检查能提高致痫区定位的精确性.多数患者手术效...  相似文献   
107.
PCR法检测人类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2个快速、同步检测脲原体U. Parvum和U. Urealyticum的PCR反应体系.方法 根据脲原体尿素酶B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针对U. Parvum和U. Urealyticum的特异性引物,建立2个PCR反应体系.通过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阳性标本的PCR产物测序以及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对2个PCR体系进行评价.应用2个PCR反应体系对48例临床标本进行脲原体检测以及与培养法检测脲原体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2个PCR体系能够检测U. Parvum、U. Urealyticum标准株和临床标本中脲原体,扩增产物长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标准株和2个临床阳性标本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2个PCR体系与其他14株细菌(包括5株有尿素酶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度均为10拷贝/ul的重组质粒DNA.对48例临床标本同时进行PCR和培养法脲原体检测,PCR的阳性检出率为54.2%,培养法为39.6%(P<0.05).与培养法比较,PCR的灵敏度为94.7%,而与PCR法相比,培养法的灵敏度为69.2%.结论 2个PCR反应体系能够快速、同步进行临床标本中脲原体的分种鉴别,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型TNF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的抗体对抗小鼠L615白血病(T淋巴细胞来源白血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L615小鼠建立白血病模型,分3组实验组以及阴性对照组,观察实验小鼠生存状态及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和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化、肝脾指数、肝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GITR抗体可以延长L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可引起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坏死、肝脾指数降低、肝脾组织被白血病细胞浸润,提示GITR抗体能够降低和缓解白血病细胞所致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升高和浸润,以及肝脾的肿大.结论 通过免疫调节机制GITR抗体能够有效地抑制L615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白血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瘦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瘦素(Leptin)的表达变化。方法: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体质量的DMN生理盐水溶液,于注射后的1、2、3周末处死动物,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瘦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正常肝脏无瘦素蛋白表达,给药后第1周仅见少数中央静脉的内皮细胞以及极少量的窦周细胞表达阳性。第2周,则见瘦素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分布在纤维增生区域。第3周,瘦素表达进一步增强。正常肝脏组织未检测到mR- NA的表达。而注射DMN 1、2、3周,可见清晰的346 bp瘦素mRNA的条带,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瘦素与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关,在肝纤维化的中晚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油中β⁃蒎烯、β⁃石竹烯、樟脑、α⁃石竹烯和龙脑5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艾纳香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EG⁃20 M柱(30 m×0.32 mm,1.0μm);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FID检测器温度240℃,进样口温度240℃。以龙脑为内标,计算其他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其含有量。结果蒎烯、β⁃石竹烯、樟脑、α⁃石竹烯和龙脑分别在1.49~59.5μg/mL(r=0.9996)、2.22~88.8μg/mL(r=0.9996)、6.48~259μg/mL(r=0.9997)、3.64~146μg/mL(r=0.9991)和16.4~656μg/m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7.4%(0.9%)、99.0%(1.3%)、98.9%(0.9%)、97.6%(0.9%)和99.7%(1.0%)。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于外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艾纳香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