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校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宫颈癌及HPV相关健康教育、HPV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应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高校的1267名全日制本科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听说过宫颈癌的比例为94.2%,宫颈癌认知足够的比例为52.4%;听说过HPV疫苗的比例为88.7%,HPV疫苗认知足够的比例为5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非医学类是女大学生对宫颈癌认知不足的影响因素,低年级、非医学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是女大学生对HPV疫苗认知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女大学生知晓宫颈癌及HPV疫苗的比例较高但认知不足;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存在差异;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较强但期望价格较低。建议在非医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宫颈癌及HPV疫苗相关知识讲座,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以提高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血清中稀土元素含量与IVF-ET结局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募集84名患有不孕症并且实施IVF-ET的妇女。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从病历记录中获取其IVF-ET相关临床信息。在进入IVF-ET治疗周期前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B超诊断IVF-ET治疗周期后临床妊娠情况。临床妊娠失败的研究对象归为妊娠失败组,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的研究对象归于妊娠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定量血清中15种稀土元素浓度,以稀土元素浓度的中位值分为高低浓度组,其中镥元素浓度≤2.2 pg/ml作为低浓度组,镥元素浓度2.2 pg/ml作为高浓度组。结果行IVF-ET后,临床妊娠失败38名,获得临床妊娠46名。妊娠失败组血清镥元素浓度中位数(P_(25),P_(75))[2.7(1.8,3.3)pg/ml]显著高于妊娠组[2.0(1.3,2.8)pg/ml](P0.05),其他元素两组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相比于镥元素较低浓度组(≤2.2 pg/ml),镥元素较高浓度组(2.2 pg/ml)粗比值比OR(95%CI)[3.3(1.3~8.1)],调整比值比OR(95%CI)[4.1(1.5~10.9)]。相比于血清镥元素浓度较低的研究对象,镥元素浓度较高的研究对象行IVF-ET失败的概率是其4.1倍。结论不孕症妇女血清中高浓度镥元素可能是造成行IVF-ET失败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务工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在山西省和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的调查资料,共收集2 648名0~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信息,使用WHO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评价儿童早期发展状况。结果只有父亲外出务工的儿童的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风险为非留守儿童的0.60和0.68倍,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儿童的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能力和总可疑发育迟缓的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95、1.57、1.67、1.61和1.39倍(P0.05)。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儿童在过去3 d内进行读书、讲故事、唱歌、带出户外、一起玩、认东西等早期刺激活动的可能性约为非留守儿童的三分之一,拥有图书的比例为非留守儿童的0.63倍,而受到暴力管教和看护人抑郁的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49和1.71倍。结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不利于0~3岁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父亲一方外出务工对0~3岁儿童早期体格发育有正面影响。父母外出务工能通过改变看护人的养育行为和看护人的精神状态来影响0~3岁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母亲文化程度对0~35月龄儿童综合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州、山西偏远山区的2 105名儿童及其母亲的基本信息;运用2006年WHO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gesStages Questionnaires,ASQ)分别评价儿童的体格生长、行为发育状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结果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儿童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逐渐下降;行为发育中除沟通能区外,其他四个能区的异常率、总发育迟缓率也逐渐下降。结论母亲文化程度是儿童体格生长、行为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母亲,能通过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对儿童的合理喂养及早期教育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6.
北京某郊区县卫生防疫系统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防疫系统的现状,为完善卫生防疫体系以应对今后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机构考察、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于2003年5—6月,对北京市某郊区县疾病控制中心(CDC)及17所乡级卫生院的卫生防疫系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防保科承担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宣教等日常工作;防保人员70%左右的工资需单位自筹。防保人员占总业务人员比例5%及以下的占41.2%;各乡卫生院防保人员占服务人口的比例为平原乡平均1.7人/万人,少或半山乡1.6人/万人,山区乡2.6人/万人;平原乡防保人员年纪轻、学历高、多受过相关专业训练.山区乡防保人员年龄偏大、均为中专学历,57.1%为非预防医学专业毕业、42.9%为非医学专业毕业人员经培训后从事防保工作。结论该地需要进一步明确区、乡两级预防保健系统的职能,工作中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与配合;区、乡两级预防保健系统资金及防保人员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设计。数据来源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项目于2014—2016年在晋黔两省四县的80个村开展,为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包括营养包补充、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导及回应性照护在内的综合干预。分别选取同省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县为对照县,共选取对照县2个。干预县接受项目干预和常规保健服务,对照县仅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于2013年和2016年7~9月分别抽取干预县40个村、对照县43个村,以样本村中全部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变化、基线差异及看护人、留守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估计干预对留守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及留守儿童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基线期分别纳入干预组695对、对照组478对、终末期纳入740对、对照组514对6~35月龄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样本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干预降低了23~29月龄留守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OR:0.30, 95%CI:0.10~0.91)。结论 综合干预对23~29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有效。建议结合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评价儿童计划免疫信息、教育与传播(IEC)策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试点实施情况及效果,探讨IEC综合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为在贵州全省推广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分别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实施和对照县的儿童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县进行为期8个月的干预活动。干预后,问卷调查实施县291名、对照县279名儿童母亲,同时访谈实施县村干部、乡村医生及7岁以下儿童家长。结果 干预县被调查儿童母亲有关IEC关键信息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县。干预县儿童母亲获知计划免疫知识主要来自IEC策略的传播主体和媒介,与对照县有明显差异。从工作开展情况看,宣传画的张贴最到位,此外带插页接种证的发放率较高;被访谈村干部和乡村医生对IEC策略持认同态度。结论 IEC策略是适合当地计划免疫工作的健康传播策略,在当地推广具有可行性,但应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在晋黔两省的调查,了解贫困地区暴力管教的发生情况,探讨暴力管教的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在贫困山区开展的针对3岁以下儿童及其看护人的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看护人及家庭的一般信息,管教态度及行为;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2 953名看护人中44.9%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对儿童采用过暴力管教方式,其中情感暴力、轻度身体暴力和重度身体暴力分别为25.5%、39.6%、3.8%。儿童月龄增加(OR=1.07)、留守儿童(OR=1.17)、女性看护人(OR=1.44)、少数民族(OR=1.60)、教育程度低(OR=1.41) 会增加暴力管教的风险。结论 贫困地区婴幼儿遭受暴力管教的比例很高,需针对高危儿童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应用行为改变理论探索婴幼儿腹泻相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喂养行为、促进儿童营养和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横断面资料,通过路径分析了解河北省涞水县476名10~15月龄婴幼儿看护人对腹泻相关喂养行为的知识、态度、家人及村里人的主观准则、看护人的自我效能、行为意向及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看护人腹泻相关喂养行为的得分为4.13±1.76;路径分析显示,看护人的知识、家人及村里人的主观准则、看护人的行为意向、态度和自我效能对行为的总效应依次为0.231、0.214、0.128、0.079、0.035。结论 对婴幼儿看护人干预的重点在于提高其喂养行为的知识,同时干预的目标人群还应包括其家人及同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