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3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834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1228篇
预防医学   506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579篇
  9篇
中国医学   632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标志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参与调控月经周期、排卵、蜕膜化、胚胎种植以及胎儿生长等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探索锌指蛋白KLF12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Ad-Flag-KLF12重组腺病毒,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LF12过表达实验,阐述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KLF12对IGFBP-1表达调控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滴度为2×1011ifu/ml的重组KLF12腺病毒,该腺病毒可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高表达Flag-KLF12融合蛋白;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8-Br-cAMP和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MPA)联合诱导蜕膜化后,KLF12的mRNA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降低,72h降低最明显,较未刺激降低约70%;过表达KLF12显著抑制8-Br-cAMP和MPA诱导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IGFBP-1mRNA的表达,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IGFBP-1的分泌(P0.01);过表达KLF12明显抑制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结论锌指蛋白KLF12抑制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的表达与分泌。  相似文献   
82.
<正>自2009年起,本院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通过督查、评价、反馈、干预等措施,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笔者就该项整治活动以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本院信息管理(HIS)系统及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根据《专项整治活动通知》的要求,7种Ⅰ类切口手  相似文献   
83.
张慧 《现代保健》2012,(24):146-147
对消毒供应室湿包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灭菌失败的因素,保证灭菌质量,确保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6例EHE患者的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特点,并随访。结果镜下,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实性增生或小巢状、条索状、不规则状分布于透明变或黏液样变的间质中,形成裂隙样结构。肿瘤细胞胞质较丰富,呈弱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见胞质内空泡形成。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0~1个/10HPF,1例见小片坏死。所有患者弥漫强表达2项或以上血管内皮标记,1例TFE3弥漫强表达,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确认Xp11.2染色体TFE3相关基因异位。初诊时2例为多发病灶,1例伴有淋巴结累及。5例手术治疗,1例对症治疗。随访6~48个月,2例20~42个月后复发,所有患者带瘤或无瘤生存。结论EHE是少见的恶性血管肿瘤,极易误诊或漏诊。熟悉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特点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62岁,从事电镀工工作2年余,经常接触硫酸、硝酸等强酸挥发气体.此次因“发热伴咳嗽10余天,胸闷1周”入院.患者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咳嗽,以干咳为主,偶咳黄白色黏痰,不易咳出,就诊当地医院,测体温38.5℃,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注后咳嗽咳痰症状缓解,但体温未降,持续波动于38.0~38.7℃之间.  相似文献   
86.
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多次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总数降低,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需寻找原因,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女,6岁,2014年2月因发热、咳嗽住院,用普遍使用的标准真空抗凝管,内有EDTA-K2抗凝剂抽血,首次检测血小板总数为3.8×1010/L,又以同法抽血复查2次,结果仍是血小板总数减少状态.经血液病科会诊,行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属正常范围,血小板分布广泛,且有散在成簇或成堆分布,属正常血小板范围水平.  相似文献   
87.
88.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差异.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对医学生进行人的差异的教育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学术挑战,这是适应全球疾病生态变化、医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需,也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医学课程中注重人在形态、机能、代谢、免疫和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差异的教育,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因为生态和文化的变化所带来的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的变化,学会运用医学普遍规律,针对不同个体与群体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89.
<正>子宫离开原来正常的位置,在阴道内下降,至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以下,乃至全部子宫都在阴道口外,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主要是因为分娩损伤盆底肌肉,筋膜,韧带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减少或缺乏,盆底组织薄弱,张力低下,诱发或加重子宫脱垂。也见于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良所致子宫支持结构薄弱及缺乏张力者,另外,营养不良,子宫脱垂的患者以老年妇女多见,治疗上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类,采用什么方式治疗,应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吡仑帕奈浓度的方法并考察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pH 3.5)-乙腈(56∶44),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0 nm。测定癫痫患儿的吡仑帕奈浓度并考察影响血药浓度的风险因素。结果 吡仑帕奈在75~2 500 μg·L–1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75 μg·L–1,准确度不超过标示值的±10%,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5%,回收率为97.6%~101.0%,在实验涉及的各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1例癫痫患儿的吡仑帕奈血浆谷浓度,所得浓度结果为91.6~1 681.9 μg·L–1;年龄影响吡仑帕奈浓度,<5岁患者的吡仑帕奈谷浓度显著低于5~12岁患者,但与≥12岁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满足吡仑帕奈治疗药物监测的分析要求,年龄对吡仑帕奈的谷浓度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