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1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846篇
内科学   372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1245篇
预防医学   515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588篇
  10篇
中国医学   636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比较,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乳腺X线特征。方法根据ER、PR、HER2表达情况,将737个乳腺癌肿块分成TNBC组(n=112)和non-TNBC组(n=625),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TNBC肿瘤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在钼靶X线中,TNBC主要表现肿块(69.7%),很少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6.5%)、局限性非对称致密(4.6%)、单纯钙化(2.8%)和结构扭曲(6.4%);肿块形状多为圆形(30.9%)或椭圆形(38.3%),很少表现为不规则形(11.7%);肿块边缘多为清晰边缘(30.9%),毛刺肿块少见(19.1%)。non-TNBC通常表现为肿块伴钙化(43.5%),钙化多见(58.8%);肿块形态主要为分叶形(40.4%)和不规则形(28.9%),毛刺征多见(43.6%)。结论 TNBC有其独特的影像表现,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X线特征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2.
患儿,男,因早产出生后1h余于2014年1月22日入院。患儿系G3P2,胎龄27+1周,顺产出生,出生体重1.0 kg,身长36 cm,生后轻度窒息、紫绀、气促、呼吸困难、胸廓塌陷,经清理气道、复苏囊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处理后,患儿气促、紫绀渐改善,轻度吸气三凹征,胸廓稍塌陷。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57次/min,呼吸60次/min,血压61/29 mmHg,复苏囊加压给氧下血氧95%,呼吸急促,轻度三凹征,皮肤红润,四肢指端皮肤紫绀,稍凉,桡动脉搏动弱,前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肝、脾肋下2 cm可触及肿大,质软;四肢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减弱。查血常规:WBC 8.47×109· L-1, NE 29.8%,LY 61.4%;血气分析:pH=7.55,PCO230 mmHg、PO2107 mmHg、HCO326.2 mmol/L、BE 5.1 mmol/L;心、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2.3 mg/L;凝血功能:PT 18.2 s, APTT 99.8 s;尿常规:尿蛋白+;胸片无异常。患儿入院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抗感染、改善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患儿精神、反应渐好转,全身皮肤渐红润,四肢末端皮肤暖,桡动脉搏动正常,前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无呼吸急促及吸凹征。患儿于入院第3天给予PICC 置管术,选择外周中心静脉导管,REF A0101011(1.9F),选择右侧腋静脉,置入长度7.0 cm。置管后胸片提示PICC管头部位于下腔静脉平T10椎体上缘,因置管深度深,1月24日退管1 cm,退管后未再摄X线片检查。护理上,除基本护理外,经常将患儿置于俯卧位,以保持气道通.,维持血氧稳定。2月19日发现患儿颈部周围肿胀,右侧为主,渐增大,精神差,烦躁,频繁呼吸减慢,呼吸不规则及血氧下降,最低降至80%,血压及心率未见下降,给予即停经PICC管输注静脉营养液,俯卧位,弹足底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病情改善不明显,即行胸片检查:心、肺、膈未见异常,PICC管端在C7水平,测患儿身长40.5 cm。将PICC管退出1 cm,再次行胸片检查提示PICC管端在T4椎体上缘。经上述处理后,患儿很快恢复安静,无烦躁,精神明显好转,眼睛转动灵活,颈部肿胀渐消退,呼吸渐改善,血氧饱和度渐稳定。抽血查感染指标未见升高,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吃奶可,无腹胀,无血便,查腹平片未见异常;头颅B超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气 pH =7.39, Na+131 mmol/L, Hb 116 g/L。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探讨此种变化特点对康复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Dd、LVEF、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差异(P<0.05);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左房内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其QRS波振幅随着时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与其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首先要详细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次特点为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如眩晕、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功能受损等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7.
张慧  马世武 《肝脏》2014,(11):872-874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在咖啡(可能还有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摄入和肝纤维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后者下游的并发症是严重并迅速积累的。最近,几篇综述详细归纳研究了这方面的证据,明确了该负相关性,即饮用咖啡可以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8.
119.
叙事反思教学是研究生医学教育培训和临床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叙事反思的学习方法,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可以发展自我调节的学习技能,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改善人文精神和职业身份认知,其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叙事反思方法与全科医学的哲学理念做一初步探讨,从理论上分析叙事反思方法可能对医学教育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已有研究表明mTOR相关信号通路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该信号通路在RCC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发现mTOR、S6K/p70S6K和4E-BP1磷酸化活化可引起RCC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增强,并增强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使得RCC细胞系转移能力增强。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引起的mTORC1活性增高的RCC有着特定的组织形态学及临床预后特征,并对mTOR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有望成为独特的新的RCC病理亚型。通过检测mTOR和(或)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有可能用于预测预后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mTOR通路多靶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以及mTOR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