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波生坦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及波生坦组.损伤组及波生坦组模拟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过程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致内膜剥落,波生坦组给予波生坦100 mg·kg-1·d-1灌胃(术前1 d直至处死).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的内膜,中膜动态增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 损伤组术后28 d新生内膜增生达峰值,波生坦组术后14 d内膜增生达峰值.术后14、28、45 d波生坦组内膜面积较损伤组明显减小(P<0.001).术后14 d的波生坦组内膜PCNA的阳性率与损伤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术后14 d α-actin的阳性表达率较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波生坦组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殖及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型和迁移而有效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中药益脑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急性脑缺血(ACI)SD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含量的影响,以探讨益脑康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质量(180±20)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E、F(即正常对照组、益脑康预防组、AS模型组、AS+ACI模型组、益脑康治疗组和立普妥治疗组)6组,采用腹腔注射VD3+高脂喂养复制AS模型,内皮素-1在大脑中动脉附近注射法复制ACI模型。B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益脑康灌胃治疗,其余各组大鼠在模型成功后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益脑康和立普妥灌胃治疗1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NO、VEGF、PDGF-BB的含量。结果:B组、F组大鼠血清NO含量较D组明显增高(P0.01,P0.05)。B组、E组、F组与D组比较,血清VEGF、PDGF-B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益脑康胶囊可通过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VEGF、PDGF-BB含量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中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该文肯定了以"心主神明观"为指导的传统中医脑病学说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同时从脑主神明观探讨中医脑病生理病理特点、证治思路及防护思想,认为脑主神明指导下的新中医脑病学是对传统认识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临床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GMP 14 0 )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分为光滑斑块组 (n =15 )、复杂病变斑块组 (n =3 7)和正常对照组 (n =2 2 )。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  结果 :复杂病变斑块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光滑斑块组 [(2 0 1 10± 2 0 92 ) %对 (14 9 40± 10 2 1) % ,P <0 0 1] ,复杂病变斑块组血浆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光滑斑块组 [(2 9 3 8± 3 17)ng/ml对 (17 5 4± 2 0 9)ng/ml ,P <0 0 1]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 ,血浆vWF、GMP 14 0水平高于光滑斑块病变者 ,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MCP-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健康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HD组患者,检测其空腹血清RBP4、hs-CRP、IL-6、MCP-1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hs-CRP、IL-6、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与炎性因子hs-CRP、IL-6、MCP-1呈正相关。结论 RBP4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过程,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6.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栓并发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粘附 ,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 (GP)Ⅱb 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连接 ,并在血小板之间交叉连接 ,完成血小板聚集的最后一步。由于此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冠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途径 ,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最有前途的是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本文就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1.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的分子结构[1,2 ]  血小板GPⅡb …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天后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变化,以了解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1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mg/d,21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CRP、MMP-9、vWF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CRP、MMP-9、vWF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早期予以3天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98.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接受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4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7例(无再狭窄组),测定入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并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组显著升高(P〈0.01),且术后PAPP—A,hs—CRP水平与PCI术后冠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脉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中风病需重视预防,治未病思想能够指导中风病防治。微观辨证是对传统辨证方法的补充和丰富,可以弥补传统辨证手段的不足。运用微观辨证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风病防治中的作用,故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及其最主要的亚型血管性痴呆(VaD)的能力。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7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广泛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视空间、语言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进行MoCA量表和MMSE量表的评价。根据广泛的神经心理学评价结果,采用可操作性的方法诊断认知受损,由临床医生结合认知受损的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进一步诊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和VaD,以此诊断结果作为相对的临床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Mo-CA量表和MMSE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C(I包括VCIND和VaD)及VaD的能力。结果:127例受试者中诊断为认知受损的共101例,进一步诊断为VaD患者55例,VCIND患者46例,诊断为认知正常的患者26例。结论:MoCA量表、MMSE量表在筛查脑血管患者中VCI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oCA(0.956±0.0177)>MMSE(0.920±0.0233),Z=2.339,P=0.019;而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aD患者时AUC比较,MoCA(0.945±0.0194)与MMSE(0.931±0.0248)无显著性差异,Z=1.453,P=0.146。MOCA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CI患者时优于MMSE量表,而两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aD患者时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