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s骨折)临床少见,据文献报道约占髋关节脱位的6%到16%[1].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的发展,高速车祸所致的该类骨折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固定材料等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2.
软组织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系机体生态失调,多种致病菌侵犯软组织,扩散蔓延,液化坏死。利用常规的抗炎、清创、截肢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本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继“杨晓霞疑难病”在本院治愈后,先后又收治类似患者2例,均细菌学确诊,经  相似文献   
53.
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行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年峡部裂14例28侧。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同期脊柱融合术14例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该术式的优点、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等。[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与脊柱融合术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所有患者骨性融合、下腰痛缓解。[结论]彻底的清创、恰当的植骨方式和钩钉系统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青年峡部裂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明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4.
脱细胞保鲜异种骨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脱细胞保鲜异种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以大鼠为动物模型 ,分别植入脱细胞保鲜牛皮质骨(PBCTB)和松质骨 (PBCCB)、新鲜骨 (FBC)、去抗原牛松质骨 (BCB) ,采用体外二次刺激增殖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局部组织学观察 ,研究移植后大鼠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宿主对该移植物的局部病理反应。结果 保鲜牛皮质骨、松质骨显著降低了异种骨的抗原性、其中保鲜松质骨尤佳 ,与BCB相比较 ,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脱细胞处理的保鲜松质骨显著降低了细胞的免疫原性 ,同时可以避免化学毒物的残留 ,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联合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治疗跟骨感染性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和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等技术治疗5例跟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7.0岁(范围,17~52岁);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碾压伤1例。全部病例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骨水泥填塞跟骨缺损皮瓣覆盖创面。清创后软组织缺损:2例10 cm×8 cm,8 cm×7 cm、8 cm×5 cm和5 cm×3 cm各1例。跟骨体部缺损:2例4 cm×3 cm×2 cm、2例3 cm×3 cm×2 cm和1例3 cm×1 cm×1 cm。二期通过3D打印联合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重建跟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植骨愈合情况、跟骨形态、内固定位置,采用Maryland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个月(范围,12~30个月)。一期手术后4例伤口愈合良好,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深部感染,再次清创更换骨水泥后愈合。细菌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各1例。二期采用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和3D打印个体性化钛网植入重建跟骨形状和结构。临床愈合时间4.32个月(范围,3~8个月);影像学检查跟骨植骨区域连续性骨小梁形成时间为13个月(范围,10~22个月)。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为92分(范围,86~98分),其中优2例、良3例;AOFAS评分89.8分(范围,83~100分),其中优2例、良3例。1例一期术后发生深部感染,再次清创后治愈。结论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重建跟骨是治疗跟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方法,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6.
目的: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BMP)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制成可塑性生物活性人工骨(plastic bioactive artificial bone,PBAB),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解放军北京军医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采用兔双侧桡骨干15mm节段性骨/骨膜缺损模型,植入CPC或PBAB。术后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等手段综合评价PBAB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PBAB植入2周大量间,:质细胞增生和软骨细胞出现并长人材料内部;4周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8周出现大量板层骨;16周植入的PBAB材料基本降解替代;24周骨缺损处完成骨性连接,新骨向正常骨干结构改建。动态X射线检查显示,伴随新骨的形成和材料的缓慢降解,骨缺损区的密度不断提高。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PBAB组24周桡骨标本抗弯强度为79.19N,明显高于CPC组的46.06N,接近正常兔桡骨标本。结论:PBAB是集骨传导和骨诱导于一体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7.
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在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几种引起腰腿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MRI以及椎间盘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的腰腿痛患者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其中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椎间盘突出症12例,退行性椎管狭窄症5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症状和体征,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随访时记录患者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的穿刺及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未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5.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2分降至术后1周的2.6分,随访时为1.7分;直腿抬高试验及行走距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10d症状复发。结论: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安全性好、操作简单,中期疗效满意,为腰腿痛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股骨重建钉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治疗股骨于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股骨重建钉固定10例(股骨重建钉组),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固定11例(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7.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及Friedman-Wyman功能评定结果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住院费用高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0,P=0.016).两组股骨干骨折愈合率(9/10 vs.10/11)、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10 vs.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4例发生并发症,逆行髓内钉组7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股骨重建钉更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狭部及狭部以近的股骨干骨折;对于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远端骨折或需要同时处理的膝关节内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9.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