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9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目的:观察人脱细胞异体神经修复材料(hANG)修复上肢高位创伤性神经缺损的有效性。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采用hANG修复创伤性上肢神经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 ~53岁,平均35.4岁。臂远端桡神经缺损2例,前臂段正中神经缺损4例,骨间后神经缺损1例,前臂段尺神经缺损1例;合并臂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大鼠移植神经远侧吻合口再通术后脊髓前角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为长段神经移植后行远侧吻合口再通术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实验采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1)神经单纯切断组;(2)神经切断缝合组;(3)神经移植修复组;(4)游离神经移植修复后远侧缝合口切除组;(5)游离神经移植修复后远侧缝合口切除再缝合组; (6)假手术组。术后1、2、4、8、12和16周取出脊髓腰膨大,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实验组术后1周胞浆轻度水肿,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术后2~4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明显加重,术后4~8周进入恢复期。第3组术后1周,BDNF在运动神经元内表达开始增加,2周达到了高峰,8周下降。NGF的表达在术后2周开始上升, 8周达到高峰,之后持续下降。第5组BDNF的表达在术后8~16周期间呈上升趋势,NGF的表达在术后8周一直维持平稳状态,而对照组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 结论 长段神经移植修复术后,适时行远侧吻合口切除重新吻合,既去除了远侧吻合口的瘢痕,同时再次激活神经元功能的状态,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3.
背景:用猪的小肠黏膜下层重建各种组织结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匀浆可注射形式的小肠黏膜下层的相关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水平的匀浆可注射形式的异种小肠黏膜下层在修复和构建跟腱组织时是否对修复和重建结果产牛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45只国产公山羊,1.0~2.0岁,体质量35~47 kg.小肠黏膜下层均来自同一只猪,去抗原处理后用均浆机打浆制备小肠黏膜下层悬液.方法:切断45只山羊右后肢跟腱,随机分为25%,50%,100%浓度组,分别沣射25%,50%,100%浓度的猪的小肠黏膜下层2 mL于山羊的断裂跟腱处.注射前观察一般状况及注射侧肢体的情况,于2,4,6周各取5只切取修复后的跟腱.主要观察指标:①生物力学测试.②踝关节后凸角.③组织学分析结果.结果:各时间点25%浓度组生物力学测试值均大于50%浓度组和100%浓度组(P<0.01).各组踝关节后凸角注射前左侧后肢、右侧后肢和注射后右侧后肢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5).4周和6周,25%浓度组几乎全为成纤维细胞,修复跟腱与正常的跟腱几近相同,100%和50%为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尚存浸润的炎细胞.结论:结果表明可以在浓度水平调控匀浆形式的小肠黏膜下层在跟腱修复中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浓度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并分析手术治疗指深屈肌腱Ⅰ区闭合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3例指深屈肌腱Ⅰ区闭合性断裂患者,根据Leddy和Pac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1例,采用了抽出钢丝法、螺钉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1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48°,其中5例患者伸直-15.~-30°,平均-18°.按Strickland和Glogovac评分标准评定:优2例,良5例,可1例,差2例.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Leddy和Packer分型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脂脱套伤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腹部S型皮 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进行总结。方法 1994年 ̄1997年对47例手部多指脱套伤在脱部侧方做S型切口,形成两个基底相反的皮瓣,将两皮瓣对合成袋状,同时直接关闭腹部伤口,最后将患手指置于袋状皮瓣之中同,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术后除1例因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创面均1期愈合。结论腹部S型皮瓣是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一种很实用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供区隐蔽。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含托吡酯A胶囊)34例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B胶囊)33例进行双盲对照。于治疗前、治疗l、2、4和6周后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白拟心理渴求量表(P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控制了吸食时间和剂量这两个变量以后,组效应和治疗时间效应:MOAS评分(F=705.10,P〈0.01;F=694.95,P〈0.01)、SAS评分(F=491.54,P〈0.01;F=833.73,P〈0.01)、PCS评分(F=125.25,P〈O.01;,=411.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别和治疗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效应:MOAS评分(F=54.23,P〈0.01)、SAS评分(F=41.38,P〈0.01)、PCS评分(F=11.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能够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激惹行为,稳定晴绪,降低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78.
生地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即5-hydroxymethyl-pyrrole-2-carbaldehyd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2),酪醇(tyrosol,3),5,6-二羟基-β-紫罗兰酮(5,6-dihydroxy-β-ionone,4),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6-O-E-feruloyl ajugol,5),麦角甾苷(acteoside,6),leucosceptoside A(7),地黄苷(martynoside,8),异地黄苷(isomartynoside,9),purpureaside C(10),jionoside A1(11),jionoside B1(12).结论: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9.74 %、6 7.5 3%、83.12 %。除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外 (P <0 .0 0 1) ,其余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 (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着P gp、GST л、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 ,临床检测P gp、GST л、TopoⅡ对胃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