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6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型荧光探针应用于帕金森病模型中 NO 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中一氧化氮( NO)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帕金森病的细胞与动物模型,检测小鼠相关行为学与生化指标的改变并通过新型探针MNIP-Cu荧光成像的方法检测NO浓度的变化。结果:帕金森病的细胞与动物模型中荧光探针MNIP-Cu检测到NO浓度显著升高,同时小鼠运动能力受到损伤、多巴胺合成减少;当NO合成受到抑制后,小鼠的运动能力和多巴胺的合成均显著恢复。荧光探针MNIP-Cu能够成功检测NO含量的变化。结论:新型荧光探针MNIP-Cu实现了对帕金森病体内外模型中NO的直接检测,为阐明NO在帕金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2.
推拿结合耳穴加锻炼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推拿结合耳穴贴压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推拿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应用膏药敷贴治疗,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42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显效率73.80%,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43例,其中治愈1例,显效13例,有效21例,显效率32.56%,总有效率81.4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P《 0. 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中有效组分的体外促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中有效栓塞成分(白芨多糖与二醋酸纤维素聚合物)的体外促凝血作用。方法将有效栓塞成分按质量比不同分为4组,观察各组样品对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的影响。结果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能显著缩短PT,且缩短程度与主要栓塞成分白芨多糖所占比例成正相关;同时此栓塞剂也可缩短aPTT。结论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在体外实验中明显促进凝血,并偏重于影响外源性凝血途径;此外,主要栓塞成分白芨多糖在促进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介绍吴耀持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吴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机为"肾中精气亏耗、营卫失宣、风寒阻络",针灸治疗应以"温阳通络、健督导气"为法。基于"陆氏针灸"重视灸法,行针导气等学术思想,采用针、灸并用结合中药外洗,三者联合,提高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吴教授秉承陆瘦燕公"只要对患者有用,便可拿来为我所用"的教导,传承中医针灸精髓的同时,使用现代先进的治疗仪器。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针、灸、药并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6.
针刺对大鼠受损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腰神经受压后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和神经行为的异常,不但与受压迫物的机械性损伤有关,而且与压迫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建立腰神经根压迫症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模鼠受损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及炎性介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材料:实验于2001-01/2004-0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将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造模+电针组45只。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麻醉,以L5-6棘突间隙为中心,咬除L5-6棘突、右侧椎板和关节突,将特制的硅胶片置于右侧L5神经根出硬膜囊处,局部固定,逐层缝合,无菌纱布覆盖。造模组造模后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电针组于造模后第1天取28号3.33cm(1.0寸)毫针,针刺右后肢环跳、阳陵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右侧的夹脊穴。造模(电针)后15d和30d,取压迫区受损腰神经根组织经处理后于电镜、光镜下观察,同时测定其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等炎症递质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受损腰神经根组织于电镜、光镜下观察结果。②各组大鼠受压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电针15d组较造模15d组神经纤维周围充血、水肿及神经根纤维脱髓鞘变较轻,许旺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造模30d组神经纤维周围大量炎细胞聚集,神经根纤维严重脱髓鞘变,神经纤维间隙明显增宽,并见红细胞渗出。造模+电针30d组脱髓鞘变较轻,并缓解神经内水肿。②造模+电针15d和30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地诺前列酮明显低于造模15d和30d组[(61.17&;#177;9.77),(76.65&;#177;7.39)mg/L;(56.05&;#177;7.98),(71.04&;#177;6.99)ng/L,P〈0.01]。造模+电针15d和30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明显低于造模15d和30d组[(1413.4&;#177;194.5),(2587.7&;#177;214.7)ng/L;(780.4&;#177;133.0),(1355.0&;#177;147.7)ng/L,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受损腰神经根周围炎性反应,改善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并且具有降低压迫腰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部分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背景腰神经受压后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和神经行为的异常,不但与受压迫物的机械性损伤有关,而且与压迫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建立腰神经根压迫症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模鼠受损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及炎性介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材料实验于2001-01/2004-0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将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造模+电针组45只.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麻醉,以L5-6棘突间隙为中心,咬除L5-6棘突、右侧椎板和关节突,将特制的硅胶片置于右侧L5神经根出硬膜囊处,局部固定,逐层缝合,无菌纱布覆盖.造模组造模后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电针组于造模后第1天取28号3.33 cm(1.0寸)毫针,针刺右后肢环跳、阳陵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右侧的夹脊穴.造模(电针)后15 d和30 d,取压迫区受损腰神经根组织经处理后于电镜、光镜下观察,同时测定其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等炎症递质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1]各组大鼠受损腰神经根组织于电镜、光镜下观察结果.[2]各组大鼠受压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造模+电针15 d组较造模15 d组神经纤维周围充血、水肿及神经根纤维脱髓鞘变较轻,许旺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造模30 d组神经纤维周围大量炎细胞聚集,神经根纤维严重脱髓鞘变,神经纤维间隙明显增宽,并见红细胞渗出.造模+电针30 d组脱髓鞘变较轻,并缓解神经内水肿.[2]造模+电针15 d和30 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地诺前列酮明显低于造模15 d和30 d组[(61.17±9.77),(76.65±7.39)ng/L;(56.05±7.98),(71.04±6.99)ng/L,P<0.01].造模+电针15 d和30 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明显低于造模15 d和30 d组[(1 413.4±194.5),(2 587.7±214.7)ng/L(780.4±133.0),(1 355.0±147.7)ng/L,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受损腰神经根周围炎性反应,改善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并且具有降低压迫腰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部分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linically applicable approach to enhance repair of cartilage defects by constructing an in vivo non-viral gene transfer system targeting chondrocytes. Methods High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HMWC) was degraded to produc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LM-WC) that was combined wit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plasmid to form stable nano-sizc complexes. After being tested in vitro firstly, these nano-size complexe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knee joint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 models with full-thickness cartilage defects to detect their feasibility of delive-ring the growth factor gent in vivo.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MWC/DNA nano-sizc comple-xes could deliver the gone into the cultured chondroeytes and cartilage tissue efficiently in vitro. When used in vivo, LMWC/TGF-β1 gene nano-size complexes could enhance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nd prolong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gone. In the animal models of articular osteechondral defect of rabbits, better healing and gentler degenera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nclusion In vivo transfection of LMWC/TGF-β1 nano-size complex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early promote the repair of osteochondral defects. 相似文献
70.
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后溪穴与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50例。电针组电针后溪穴,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用莫比可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两组分别在治疗7天和1个月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7·3%,药物组有效率为89·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9·3%,药物组有效率为93·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