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的9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29例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30.21%,其中感染G-需氧菌19例(65.52%),感染G+需氧菌10例(34.48%)。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OR=2.165,P=0.001)、术中输血量(OR=1.952,P=0.003)、术后3 d血肌酐平均值(OR=1.913,P=0.001)、术后3 d液体负平衡时间(OR=0.196,P=0.023)及术后住院时间(OR=1.923,P=0.003)均与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有关。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术前改善患者基础状况、术中控制输血量、术后控制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及术后改善肾功能均可减少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63.
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到2007年10月肝移植109例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后给予抗病毒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组59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DNA及必要时肝穿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等指标。结果109例接受了3个月一8年的抗病毒治疗随访。①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10例复发,复发率为20%,复发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8个月死于乙肝复发爆发性肝炎;余8例给予阿德夫韦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肝功能好转,目前在随访中。②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59例,2例复发,给予调整免疫抑制药后,肝功能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2,P〈0.05)。结论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比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与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SLCJ)后结石复发情况。方法:追踪随访5年间因肝胆结石接受这两种手术方式治愈的病人,观察其胆管炎发生率和胆管结石复发率。结果:共有134例病人获得随访,手术至随访时间平均4年2个月。STHG组与SLCJ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21.2%,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4.1%、17.6%。STHG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和胆管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SLCJ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THG术后疗效优于SLCJ。  相似文献   
6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3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17.9%);其中单纯胆瘘5例,早期胆瘘术后4个月出现肝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1例。7例中1例死于胆瘘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其余6例经治疗痊愈。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应注意预防;改进胆道引流方式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高表达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对内毒素血症所致心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HspA12B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均分别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A1组,15只;A2组,14只)、渥曼青霉素(WM)1 mg/kg+ LPS 10 mg/kg(B1组,10只;B2组,10只)、生理盐水(C1组,8只;C2组,9只).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 A1、A2组p-Akt、p-GSK-3β表达分别低于C1、C2组(P<0.01或P<0.05);与A2组相比,A1组p-Akt、p-GSK-3β的下降程度分别减轻了54.3%、27.4%(P<0.05).各组LVEF、FS水平由多到少为C1组>A1组>B1组、C2组>A2组>B2组(P<0.01);A1组LVEF、FS较A2组分别提高了56.0%、72.5% (P<0.01).结论 高表达HspA12B改善内毒素血症心功能不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符合Milan标准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小肝癌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13例,初次小肝癌(d≤5cm)行肝移植(primary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3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SLT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超过PLT组,但围手术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6±2.6)个月,SLT组和PLT组分别有4例(30.8%)和10例(31.3%)死亡。SLT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1/13)、76.9%(10/13)、69.2%(9/13),PLT组分别为93.8%(30/32)、87.5%(28/32)、68.8%(22/32)。结论首次部分肝切除对以后的肝移植手术无明显影响,小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及补救性肝移植术均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4月至2006年1月进行的随访超过1年90例肝移植的随访结果,着重分析死亡原因与相关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91.1%、83.3%.后期死亡15例,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复发、胆道并发症、各种感染、乙型肝炎复发等.结论 肝移植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复发、胆道并发症、各种感染、肝炎复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