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经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再吻合门静脉、肝静脉;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吻合肝动脉.分别测定两组的以下指标:复温缺血时间(RWIT);移植术后1h及术后1、2、3、5、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无肝期结束后2h下腔静脉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无肝期结束后3h取肝组织活检行光镜检查,高倍镜下计算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结果 试验组的RWI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小时,术后1、2天试验组T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天试验组A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h,术后1、3天试验组GG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5、7天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PT术后无差异(P>0.05);无肝期结束后2h,试验组下腔静脉血中TNF-α,IL-l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对照组轻;无肝期结束后3h,试验组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可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直接行LC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2021年8月1日—2022年12月10日63例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25例, 年龄(57.3±15.4)岁, 年龄范围28~87岁。根据是否在LC前行PTGBD治疗, 分为实验组(n=29)和对照组(n=34), 实验组采用PTGBD联合延迟LC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LC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0(0, 50) mL、13(...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肝管胆囊吻合术 (hepaticocholedochostomy,HC)和肝管空肠吻合术 (hepaticojejunostomy,HJ)两种胆道重建术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并比较其近期疗效。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 2 9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5只 )和不全梗阻模型组 (2 4只 )。不全梗阻 7周后随机分为 HC组 (n=12只 )和 HJ组 (n=12只 ) ,分别实施 HC和 HJ。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 1个月疗效。 结果 不全梗阻后肝管直径明显扩张 ;H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1个月体重下降均低于 HJ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HC和 HJ术后 1个月时 ,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结论 在不全梗阻的基础上建立胆道重建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HC较 HJ术中损伤小 ,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以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9年4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结果 387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肝脓肿8例,发生率为2.07%,主要诱因为各种胆道并发症、肝动脉并发症等。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敏感抗生素、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超声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引流、胆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留置胆管支架、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肝病灶切除术。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3-59个月,中位数为23个月;其中4例治愈,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肝动脉和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重要诱因,积极预防、治疗胆道和肝动脉并发症是减少肝移植术后肝脓肿发生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后胆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6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组(SLCJ组)14例,STGH组12例,术中及术后第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各份胆汁行细菌培养、胆汁脂质成分定量分析以及黏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测定。结果 术后28d,STHG组和SLCJ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和86%;与SLCJ组相比,STHG组肝门部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而Ca~(2 )和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积差异无显著性,黏蛋白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而过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结论 与SLCJ相比,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更有利于防止色素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7.
儿童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胆管闭锁、肝硬化、暴发性肝衰、肝糖原累积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小儿先天性疾病.以往儿童肝移植供体的来源,大多为亲属供肝或成人供肝行劈离式肝移植.这种供肝来源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儿童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肝避免了肝断面带来的技术难度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而且儿童间供受体肝移植更符合儿童生理生长发育需要,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体来源.2011年7月我院完成1例儿童DCD供肝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用原位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36例.结果 ①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患者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77.8%和33.3%,P=0.007).②MELD评分<30分组肝移植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0分组(P=0.012).③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病人人工肝使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进行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ELD评分≥30组的日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30组(P=0.008).结论 MELD评分<30分肝移植预后明显好于≥30分的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62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27例,死亡7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有细菌、念珠菌阳性结果者27例,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1.9%,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9.6%;真菌感染占18.5%,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EB病毒感染1例,病原菌不明5例。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鼠门腔静脉转位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大鼠40只,采用袖套法建立同种异体血管门腔静脉转位模型。于左肾静脉末端安装一袖套,将左肾静脉与门静脉残端借袖套连接,贴近左肾静脉上方结扎并剪断下腔静脉,将下腔静脉借同种异体血管及袖套与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另取10只大鼠切除左肾后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大鼠的体重、生化指标、核磁共振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40只大鼠门腔静脉转位后近、远期存活良好,术后24h至2月存活率均为97.50%(39/40)。术后2周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血流通畅。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月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体重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月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正常。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借助袖套方法建立大鼠门腔静脉转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