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5篇 |
免费 | 353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59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200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680篇 |
内科学 | 459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79篇 |
特种医学 | 1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501篇 |
综合类 | 1423篇 |
预防医学 | 504篇 |
眼科学 | 69篇 |
药学 | 54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658篇 |
肿瘤学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234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三柱分型方法指导三柱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采用L形锁定钢板、重建钢板、肱骨近端异型钢板、腓骨远端钢板等进行三柱固定.结果 22例均获随访8~48个月,平均18.5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无骨髓炎、骨不连、关节僵硬及关节不稳等并发症.结论 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钢板三柱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固定目的明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3.
94.
1997年以来 ,我院应用rIL 2膀胱黏膜下注射治疗复发性膀胱肿瘤 15例 ,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5例。男 14例 ,女 1例。年龄 34~ 76岁 ,平均 6 4岁。复发次数 1次 1例、2次 3例、3次 6例、5次 4例、7次 1例 ,平均 3.4次。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膀胱部分切除2例 ,TURBT术 13例 ,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 ,T2 N0 M0 9例 ,T3 N0 M0 6例 ;细胞分化G1~ 2 4例、G3 11例。治疗方法 :切除肿瘤后即在创面基底部及周围黏膜下 (TURBT者用长针注射、膀胱部分切除者直视下注射 )注入2 0 0万IUrIL 2 (溶于 2 0ml生理盐…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3例输尿管长段撕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输尿管长段撕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号患者行回肠代左输尿管术,术后1个月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B超提示患侧肾轻中度积水;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时,CT检查提示左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2号患者输尿管撕脱后8小时急诊行腹腔镜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术后2个月复查B超提示右肾轻度积水;术后3个月患者无尿频症状,复查CT检查提示右肾轻度积水,复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行输尿管软镜探查术,术中可见输尿管全程通畅,无狭窄,原膀胱、输尿管吻合处伤口愈合佳、无狭窄。3号患者撕脱后1个月行腹腔镜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CT检查提示患侧肾无积水。结论针对输尿管长段撕脱伤重在预防,在输尿管镜手术中术者应规范操作,切忌使用暴力。当输尿管长段撕脱伤已然发生时,早期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或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都是良好的可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asegue征与MRI影像定位区域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5-04—2016-07诊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Lasegue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MUS分类法和胡有谷区域分类法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MRI片进行区域定位,共定位30个区域,分析Lasegue征与定位区域的关系。结果通过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椎间盘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有关(OR=1.007),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AUC=0.5)。秩和检验发现,30个区域的Lasegue征阳性和阴性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本组Lasegue征阳性多集中在18个突出区域,突出在Lesions(2A)+Ⅰ、Lesions(2A)+Ⅲ、Lesions(2AB)+Ⅲ和Lesions(3AB)+Ⅰ区域时,Lasegue征表现阳性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Lasegue征虽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特异性检查,突出在不同区域对其影响不显著,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但突出在某些固定的区域时,Lasegue征却有着呈阳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 SONK)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治疗的39例SONK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2例行UKA治疗,17例行HTO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UKA组手术时间[(53.0±6.3) min vs (60.5±8.0) min, P<0.05]、术后下地时间[(3.5±0.9) d vs (5.7±0.7) d, P<0.05]均显著优于HTO组,但前者的切口总长度显著大于后者[(9.2±1.1) cm vs (6.7±0.9) cm, 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4.7±10.0)个月,UKA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HTO组[(7.1±2.0) ... 相似文献
99.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SYBC Wu-3菌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 6 g/L,NaH2PO4 3 g/L; 油脂250 mL/L,乳化剂OP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0.68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8倍.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