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YB-ZG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B-ZG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时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29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YB-ZG肝病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30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月记录主要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统计学处理:曼-怀氏等级和检验(Mann-Whitney Rank Sum Test),t检验,z检验。结果:治疗后①试验组的胁肋疼痛、脘腹胀满评分及总积分(Median为0、2、8),均较对照组(2、2、10)有明显缓解,P均<0.05,②试验组的TBil的复常率(48.0%)及检测值的总体水平((?)±s)为(29.2±20.2),均明显好于对照组(16.0%、51.1±51.6),P均<0.05;③试验组的ALT的有效率(74.1%)明显优于对照组(40.7%),P<0.05;④试验组HA、PCⅢ的检测水平(130.6±34.8、159.3±23.2)明显低于对照组(159.4±35.1、181.9±41.9),而且在随访期仍能持续保持好转,P均<0.05。结论:肝硬化的治疗中联合使用YB-ZG肝病治疗仪治疗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k,BNP)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146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1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n=48)、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small-artery occlusion,SAO;n=3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n=41)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n=25).急诊行血浆BNP和DD含量测定,并分析二者与脑梗死不同亚型、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E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E组(P均<0.01),其血浆DD含量亦显著升高(与LAA组比较,P<0.05;与SAO组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组比较,P均<0.01),而各种非CE组之间血浆BNP和D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大梗死组患者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中梗死组(t分别为2.748和4.218,P分别为0.040和0.008)和小梗死组(t分别为3.766和3.029,P分别为0.013和0.029),而中梗死组与小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7分组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7分组(t分别为-3.454和-4.044,P分别为0.018和0.010).结论 急性脑梗死,尤其是CE患者血浆BNP和DD水平显著升高,而且梗死体积越大、病情越严重,二者水平越高.早期检测血浆BNP和DD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学亚型,尤其是CE的诊断以及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3.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中枢神经系统重度损伤后的致死性并发症,各种脑血管病是NPE的常见原因.NPE病死率高,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但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就近年来脑血管病并发NPE的机制和治疗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4.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四川医学》2009,30(12):1881-188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变化及其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血浆对氧磷酯酶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32.2±64.3)kU/L和(79.2±10.2)U/m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8.3±72.1)kU/L和(91.2±11.1)U/ml,P<0.05.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4.4±3.8) μmol/L vs (10.1±3.1)μmol/L,P<0.01].重度胰腺炎组PON1和SOD活性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而MDA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对氧磷酯酶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r=0.411,P<0.05),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r=-0.498,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显著降低,可能与氧自由基的增加有关.降低的PON1活性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6.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临床病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肾活栓的36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资料。结果在各种病理分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轻微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硬化性肾炎和新月体肾炎;主证分型肺肾气虚组与脾肾气虚证组两组间病理类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气阴两虚证组中较重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较大;瘀血及湿浊证组与湿热证组比较,其较重的病理类型比例较大;肺肾气虚证组与其他证型组相比,其发病年龄轻、病程短、血肌酐水平低;气阴两虚证组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肺肾气虚证组和脾肾气虚证组低;肝肾阴虚证组血压较肺肾气虚证组和脾肾气虚证组的血压高;各主证间尿蛋白及尿隐血无显著差异;湿热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较非湿热证组患者高;瘀血证组患者与非瘀血证组患者相比较,年龄高,病程长,肌酐高。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证侯,提示在治疗中应该注意把握的要点;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我们除了应该掌握其肾功能状态、病理类型等数据外,如能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就能更好地从整体水平上把握病情,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康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介入治疗前(68例)、治疗后(67例)及对照组(40例)以下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Ⅶ(FⅦ)、Ⅷ(FⅧ)、Ⅹ(FⅩ);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uPA抑制物(PA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PT、APTT、TT、Ps、VWF、uPA均升高,Fg、FⅦ、FⅧ、FⅩ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Ⅶ、FⅧ升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障碍,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8.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技术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住院的重症脑梗死患者 ,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在给予抗脑梗死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亚低温技术 ,治疗后 7天、2 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和病死率等一起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 7天与 2 1天后 ,治疗和对照两组的评分分别为 30 .4 5± 5 .86 ,34.1 4± 5 .37( P=0 .0 5 ) ;和 2 1 .92± 2 .4 6 ,2 6 .82± 1 .99( P<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2 0 %和 2 6 % ( P>0 .0 5 )。结论 :亚低温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和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寰枢椎成像的检查剂量和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使用普兰梅卡CBCT扫描仪的30种曝光条件和东芝320排MSCT的15种曝光条件对头颈部体模进行扫描。基于蒙特卡罗算法剂量评价软件PCXMC计算CBCT的有效剂量(E);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乘以成人颈部特异性转换系数得到MSCT的E值。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两种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和主、客观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对比度、软组织层次、伪影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测量感兴趣区(ROI)的信号与噪声,计算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CBCT容积剂量指数、E值分别为2.9 mGy、27.61 μSv,均低于MSCT的8.8 mGy、433.16 μ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5、-5.25,P<0.05);CBCT组的噪声和CNR分别为27.74 HU和3.69,MSCT组为7.84 HU和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5.42,P<0.05);CBCT组的总体图像质量、对比度、伪影评分分别为3.5、3.0、5分,均高于MSCT组2.0、2.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2.46、-3.31,P<0.05)。结论寰枢椎CBCT和MSCT扫描均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与MSCT相比,CBCT寰枢椎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80.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的晚期阶段,肝纤维化可以逆转已得到公认。但肝硬化是否可以逆转目前说法不一,故通过分析整理古今中外关于肝硬化的文献资料,对肝硬化逆转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认为虽然对肝硬化逆转有不同的观点,但利用肝硬化逆转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去理解,可以有机统一对肝硬化逆转的认识,减少相关临床及研究工作中的争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