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5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1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1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致烟雾病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4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致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例均有钩端螺旋体疫水接触史;临床特点为以缺血性脑梗死表现较常见,症状易反复发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认为临床遇病因不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他危险因素依据不充分,或被控制后症状仍反复发作,尤其有钩端螺旋体接触史者,应考虑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致烟雾病的可能,及早行凝溶试验及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2.
病例1男,75岁。行走时无诱因跌倒伴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h,于2007年2月8日急诊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k,BNP)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146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1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n=48)、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small-artery occlusion,SAO;n=3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n=41)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n=25).急诊行血浆BNP和DD含量测定,并分析二者与脑梗死不同亚型、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E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E组(P均<0.01),其血浆DD含量亦显著升高(与LAA组比较,P<0.05;与SAO组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组比较,P均<0.01),而各种非CE组之间血浆BNP和D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大梗死组患者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中梗死组(t分别为2.748和4.218,P分别为0.040和0.008)和小梗死组(t分别为3.766和3.029,P分别为0.013和0.029),而中梗死组与小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7分组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7分组(t分别为-3.454和-4.044,P分别为0.018和0.010).结论 急性脑梗死,尤其是CE患者血浆BNP和DD水平显著升高,而且梗死体积越大、病情越严重,二者水平越高.早期检测血浆BNP和DD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学亚型,尤其是CE的诊断以及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4.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PON1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oxLDL水平。同时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而血浆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冠心病组中的SAP、UAP和AMI患者 ,血清PON1活性依次下降 ,而oxLDL浓度依次升高。PON1活性与oxL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PON1活性降低 ,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使血浆oxLDL水平增加 ,这种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高海拔环境下驻训军人的心理健康变化特点。方法:于2003-05/07以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的某部队作为观察群体,随机抽取50名男性军人为观察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含90个项目可概括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攻击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按严重程度分为1~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在60d的时间内,以不同海拔高度、进入高原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军事作业阶段为变量条件,对心理健康进行连续的团体测评。根据现场条件,尽可能控制测试环境,使各次测评的条件基本一致。结果:50名军人均完成测试,但各海拨、各时间和各作业阶段上均有0~3份不等的废卷。①不同海拔之间,症状自评量表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因子得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平原进入2620m的海拔高度时,症状自评量表各个因子分均明显升高,但随着海拔从2620m在升到3780m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不但没升高,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海拔升到4308m,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又急剧上升。②进入高海拔环境不同时间之间,症状自评量表除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4个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外,其余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高海拔环境后1周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有明显升高,第2周略有下降,之后一直波动在这个水平上,到第6周出现明显下降。③不同军事作业阶段之间,症状自评量表强迫、敌对2个因子得分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因子得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机动阶段,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明显上升,途中机动到高原驻训阶段,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机动过程中,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回到低海拔驻地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又有所回升。结论:高海拔环境对军人心理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海拔高度、进入高海拔环境的时间和军事作业阶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6.
颌面部创伤常伴随面颅骨骨折,X光片及CT是其主要检查手段。但X光片及常规CT平扫均不能直观、立体、多角度的为临床医生显示面颅骨骨折后的整体形态。螺旋CT三维成像在显示面颅骨骨折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特别是在目前医学美容的应用上,对外科修复有极大的诊疗价值。现就我院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55例面颅骨骨折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7.
脑卒中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5 4例病例符合 1992年版《国际疾病分类》(第 10版 )的诊断标准 ;是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7月住院的396例脑卒中病人的一部分 ;均卧床二周以上。其中男 2 2例 ,女 32例 ,年龄 4 8~ 84岁 ,平均 72 .5± 1.4 6岁 ,70岁以上 33例 ,占 6 1%。2 .原发疾病 : 相似文献
108.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Mg2+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Mg2 浓度的变化 ,并探讨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分别于发病后 6h、2 4h、72h及 10d抽血检测血清Mg2 浓度。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 6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择 90例接受体检的正常人检测血清中Mg2 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 6h、2 4h、72h血清Mg2 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发病后 2 4h与发病后 6h的血清Mg2 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发病后 72h与发病后 2 4h的血清Mg2 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发病后 6h的血清Mg2 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 (r =- 0 .31,P <0 .0 1)。结论 Mg2 缺乏与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 ,是参与脑梗死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散发性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8例年轻脑梗塞患者行头颅CT及血清凝溶试验或钩体抗体检测,其中13例确诊为散发性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性脑梗塞(占13.26%),并对其临床表现,头颅CT,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当年轻人突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符合脑血管解剖定位时,无论是否来自疫情流行区,均应尽早行血清凝溶试验,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螺旋CT 3D成像实时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280例各部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于螺旋CT 3D成像技术实时辅助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对活检针、穿刺部位及毗邻组织关系行3D成像,统计取材成功率。结果 280例患者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其中肺165例,椎体45例,肝脏35例,四肢骨骼、盆腔、纵膈35例;3D实时成像术中均较好显示病变、穿刺切割针及病变周围血管、气管关系,及时准确避免血管、气管损伤;取材组织均成型,全部获得病变组织,能够用于病理诊断。结论 螺旋CT 3D成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实时、立体、准确、安全的辅助穿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