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P-HPLC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9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应用反相C18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作为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1,203,270 nm;柱温30℃。结果:9个成分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回收率为94.87%~104.31%。结论:此方法可作为复方丹参制剂多成分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62.
丹参和三七多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体内丹参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HPLC-ESI-MS分析方法,并用于复方丹参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丹参和三七多种有效成分血药浓度,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色谱柱:Agilent C18(5μm,150 mm x4.6 mm),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结果 以电喷雾(ESI)正、负离子两种模式能有效实现丹参和三七中有效成分的分离.7种成分的峰面积与其在血样中的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684);平均回收率为70.09%~114.17%.7种成分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 该方法 可用于复方丹参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从蚓激酶冻干粉中分离纯化具有溶栓活性的蛋白质。方法用柱层析的方法对蚓激酶冻干粉进行分离;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进行纯度检查和分子量测定;通过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和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进行体内外溶栓活性的考察。结果蚓激酶冻干粉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溶栓活性的蛋白质。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检查为单一条带,其分子量为29580Da;通过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其单位活性为79715.51U/mg(以尿激酶为对照);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在相同剂量(1mg·kg-)1下,与PBS对照组相比,溶栓蛋白质组的平均栓重显著性减轻(P0.01);与尿激酶对照组比较,但无显著性差异,干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蚓激酶冻干粉组比较,湿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从蚓激酶冻干粉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溶栓活性很强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AMI或摔死。其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就是近期内心绞痛发作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长,频度增加[1,2]。因此,迅速而有效地缓解心绞痛发作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要而紧急的问题。同时,也是稳定患者情绪,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步骤。我科采用东菱克检酶(DF-521)治疗用常规方法(如硝酸甘油)无效的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我院1996年11月-1998年8月急诊抢救患者,共38例,男27例…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心脏中3种腺苷酸含量,并探究葛根芩连汤(GQD)对胰岛素抵抗模型(IR)大鼠的心脏能量代谢及游离脂肪酸(FFA)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R造模组。造模组采用60%的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3周,复制IR模型。IR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阳性药组,5 mg·kg-1)以及GQD低、中、高剂量组(1.65,4.96,14.86 g·kg-1),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16周,同时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采用HPLC法检测GQD干预后大鼠心脏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含量,ELISA法检测心脏组织FFA水平。结果 (1)IR大鼠经GQD干预16周后,3个剂量的GQD均可显著降低IR指数(P<0.01);(2)3种腺苷酸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TP、ADP、AMP均显著降低,FF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可以显著升高ATP含量(P<0.01),GQD...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滋阴方二冬汤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6只,灌胃给予二冬汤,分别于给药前1 d及给药5、10 d的末次给药后,收集4 h 内的尿液,经过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析二冬汤在不同给药天数时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差别,以及可能的生物标记物。结果 给药5,10 d后引起变化的生物标记物,与给药前1 d比较,均有明显的变化。给药5 d的数据比较集中,给药10 d的数据比较分散。二冬汤给药5 d的样本点具有良好的聚类特征,提示给药5 d后二冬汤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内源性物质含量变化上升的有16个,下降的有17个。结论 二冬汤给药后对大鼠内源性物质有影响,其生物学功能可能涉及到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等,为二冬汤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红参中人参总皂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最佳的分离纯化红参中人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人参总皂苷的量为指标,比较不同型号树脂和不同工艺条件对人参总皂苷的分离纯化能力。结果:确定HPD-400大孔树脂为人参总皂苷的纯化材料,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药液质量浓度1.7 g·L-1,药液pH 4.68,吸附速度7.5 BV.h-1,用4 BV80%乙醇以7.5 BV.h-1的速度洗脱人参总皂苷。结论:本工艺条件可以用于含有人参总皂苷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对2%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胺致喘模型豚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方法:50只豚鼠随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42g/kg)、中剂量组(28g/kg)、低剂量组(18.7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2%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胺造哮喘模型,造模前高、中、低剂量组按组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麻杏石甘汤,空白组和模型组按相同体积比给予生理盐水。造模30分钟后,心脏采血,血浆预处理后,HPLC/MS/MS检测血浆中物质,PCA、OSC-PLS分析麻杏石甘汤对模型豚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样本点重合,麻杏石甘汤给药组、模型组、空白组之间无样本点重合。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豚鼠血浆中花生四烯酸和9,10-DHOME等物质在实验各组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结论: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及其整体状态具有明显的影响,花生四烯酸、9,10-DHOME和PGE2可能是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影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9.
双黄连注射剂中半抗原物质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半抗原物质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将双黄连注射荆与正常动物血清体外孵育制备完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针对双黄连中过敏性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ELISA法检测其效价显示.血清稀释至1:128时仍为阳性,按优化条件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血清特异性并绘制抑制曲线.结果:得到回归方程I=13.362 lgC+50.503,相关系数r=0.966 3,检测限为0.93μ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0.92 mg/ml.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双黄连注射剂中半抗原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藿香干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降脂作用,分析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内源性物质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途径。方法 SD大鼠,雄性,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分别喂以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组按体重和血清TG含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藿香给药组。给药4周后,测量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利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经分析主成分,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应用MetPA数据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造模4周大鼠体重、Lee s指数、TG、CHOL、HDL-C、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成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藿香给药干预4周,与模型组相比,藿香给药组血清中TG含量明显下降(P < 0.01);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发现10种内源性差异化合物,主要通过氨酰基-tRNA、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4种途径发挥作用。结论 藿香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TG含量,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藿香可能是通过干预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调节氨基酸和脂质代谢来发挥降脂 “化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