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378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56篇
  3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针刺对衰老造模大鼠 p5 3、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D-半乳糖注射法建立大鼠衰老模型 ,经电针涌泉穴治疗后 ,用 RT- PCR方法检测 p5 3和 bcl-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能明显改善患鼠症状 ;D-半乳糖造模引起 p5 3基因表达上调 ,经电针涌泉穴后又可使其下调 ;bcl- 2基因的表达不受 D-半乳糖造模和电针的影响。结论 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鼠的 p5 3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雷彤  张卫  尹梓如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416-1416,F000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地方政府,执行法律法规的各级执法机构,食品生产经营者三方。其中国家机关、地方政府,执行法律法规的各级执法机构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外因,而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性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因。通过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积极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强化行业自身和单位内部自控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性,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83.
胆道癌NDPK/nm2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DPK/nm23 在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转移性的关系。方法 43 例胆囊腺癌,20 例胆管癌,8 例胆囊腺瘤和5 例胆囊炎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经免疫胶体金方法(IGSS)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结果 胆囊腺癌中NDPK 在转移性及非转移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3.5% (4/17) ,和34.6%(9/26)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胆管癌中分别为14.3%(1/7)和46.1% (6/1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NDPK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nm23 基因可能在胆囊腺癌和胆管癌的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胆管癌的转移呈负相关而与胆囊腺癌的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对10具尸体(男性7具,女性3具)的盆腔进行解剖,观察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结果 在9例标本中发现直肠下动脉,其中单侧为6例(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均存在为3例;共发现直肠下动脉12支,其中10支直肠下动脉起源自阴部内动脉;所有发现的直肠下动脉沿肛提肌表面走行,潜行在膀胱腹下筋膜与盆壁融合的筋膜弓下;6支直肠下动脉在直肠系膜外侧于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进入直肠肌层,5支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侧筋膜进入直肠系膜。结论 直肠下动脉是较为恒定存在的直肠血供动脉。直肠下动脉进入直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不经过直肠系膜,在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直接进入直肠,一种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面筋膜进入直肠系膜。是否进入直肠系膜,或可作为判断直肠下动脉单、双侧出现的依据。未进入直肠系膜的直肠下动脉,在直肠手术中不会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对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Ⅱ、Ⅲ型的29例患者施行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结果29例极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中出血(69.5±32.8) ml,手术时间(138.3±35.6) min。术后临床病理学结果:远切缘距离(0.6±0.3) cm,清扫肠系膜淋巴结(14.6±3.5)枚。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13.8%),1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发生骶前感染,1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及引流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2~46)月,2例(6.9%)发生远处转移,21例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技术,可以获得安全的肿瘤远切缘距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老年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体重45~85 kg,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0.4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1组)和0.6 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2组).DS1组和DS2组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分别静脉输注浓度为0.4和0.6μg/ml的右美托咪啶0.1 ml/kg,SGB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5 min.给予0.5%罗哌卡因8~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维持时间.记录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4和8周时,行VAS评分,0~3分为镇痛满意,计算镇痛满意率.结果 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GB组比较,DS1组和DS2组阻滞维持时间延长,治疗后2、4和8周时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DS1组和DS2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相比,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人250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IL-1β-511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病人清醒后行VAS评分,当VAS评分>3分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开始PCIA,维持VAS≤3分.记录PCIA 24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三组PCIA 24 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不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提示术后24 h内的疼痛与炎性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的可视管芯(Discopo(R))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6月~11月在可视管芯(Discopo(R))下完成气管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36例.结果 36例患者均使用Discopo可视管芯气管插管成功,其中29例1次插管成功,其余经适当处理后2次插管成功.结论 Discopo可视管芯可能成为困难气道处理的有用工具,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89.
硬膜外镇痛和N2O吸入镇痛是分娩镇痛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有硬膜外镇痛禁忌证或不愿采用吸入镇痛的产妇,瑞芬太尼的问世,开辟了一条新的无痛分娩途径——静脉镇痛。瑞芬太尼是新型的纯斗受体激动剂,具有强镇痛效应。由于起效快、清除迅速,易控性好,反复给药或持续给药均很少会引起蓄积,适合短时间、间断性给药,是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理想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6月至12月出院患者的病历205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抗茵药物使用率为96.59%;以二联用药为主,最常见的联用方式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共涉及9大类63个品种,应用频率最多的分别是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05例住院患者检出病原菌18种99株,118例送检196例次,送检率为57.56%;抗感染治疗有效191例,有效率达93.17%。结论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