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0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991篇
内科学   628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2147篇
预防医学   627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846篇
  10篇
中国医学   962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本文报告了对致盲的2例(2眼)角膜葡萄肿的眼球重建术,并就治疗原理、方法、治疗要点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随访3.5个月至3年显示有防盲、治盲效果。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性,6岁。因头痛、恶心、呕吐伴左侧肢体活动差一年,于1992年5月9日就诊住院。患者既往有较频繁的狗羊接触史。其母患有“肝包虫病”。查体:营养稍差,头颅右顶骨明显隆起,眼底视乳头连界模糊并轻度水肿,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斟向右,左眼闭合不全,伸舌偏向左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强,肌力上肢Ⅲ级,下肢Ⅳ级,左侧浅反射减退,腱反射亢进,有踝阵挛。  相似文献   
73.
有关脊柱不稳定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脊柱不稳定虽不是疾病的独立诊断,但在临床上常见。已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维持脊柱稳定的因素 脊柱由韧带和椎间盘维持内源性稳定,由脊柱外肌肉保证外源性稳定。颈椎支持头面部器官,胸腰椎则将上肢和躯干所担负的重量通过骶髂关节传达至下肢。由于生理孤度、椎间盘和椎间孔的存在,使脊柱可以像弹簧一样吸收从下肢传来的冲力,保护颅脑和胸腹部。 脊柱的运动是多个活动节段的联合动作,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而脊柱的屈曲主要在腰段,旋转活动主要  相似文献   
74.
7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修复的时机选择,决定于多种因素,诸如年龄、生长发育、畸形的程度与范围、自然转归、药物治  相似文献   
76.
杨世杰  陈光荣 《中草药》1995,26(10):519-519
我省长白山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为了及早开发利用,我们筛选了几种植物油进行药效学试验,发现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和改善肪肝等作用,本文仅对几种植物种子中所含脂肪酸成分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7.
院校学员比较集中,便于管理。但每年也有一段时间野营拉练、驻训演习在外的特点,给预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学院防病形势特点,研究防病对策,制定防病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学院卫生防病任务。各种疾病发病率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受到了各级首长的好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8.
生物钟的机能与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节律许多生物功能出现的24小时周期变动,是由钟表一样的内源性振动机构和与其当时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机体反应形成的。例如,傍晚的体温比早晨的体温约高1℃,这种体温日内变动,30%可以用白天活动使体温上升,夜间睡眠导致体温下降来说明。这是由于睡眠和活动的“结果”所产生的体温变动,称之为外源性节律。其余70%是与睡眠和活动无关的内源性变动。即使彻夜工作,到深夜体温也下降,凌晨四点左右体温降至最低点。而早晨醒来后即使仍旧静卧,体温还是升高。有报告表明,因事故而意识完全丧失的人,直到临死之前仍能维持体温的节律,这些事实也可说明内源性因素的作用。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确凿证据是,即使除外明暗变化等周期性环境因素,其节律仍持续存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周期与24小时周期不同,这时所显示的节律称为生物自由节律。最先证实人类自由节律的是德国的阿啸夫和维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报道了对2040人HBsAg检测的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197人,阳性率为9.7%,HBsAg滴度与抗—HBs检出率呈负相关、HBsAg与HBeAg滴度检出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学习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探索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我院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改革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医学专科层次进行;第二阶段在本科层次进行。通过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综合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