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小鼠腹腔移植的生物学评价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验证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免疫隔离特性,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植入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黏附和纤维化现象,因此对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细胞移植用的免疫隔离载体在体内的移植效应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3/0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生物医用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采用自制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球,以一定浓度海藻酸钠溶液中和成膜后的海藻酸钙微球即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将对数生长的L929细胞消化后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匀,转移至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包封细胞微囊。取小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①对比观察材料对移植的影响:取3组小鼠,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移植单纯的海藻酸钙胶珠、壳聚糖成膜的海藻酸钠微囊和最外层用海藻酸钠中和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在移植后的第7天和14天观察微囊回收率。②对比观察粒径对移植的影响:另取两组小鼠,分别移植粒径为200μm左右和粒径为500μm左右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于移植后1,4,14d观察微囊回收率。③对比观察细胞的存在对移植的影响:取两组小鼠分别移植空的微胶囊和包封有L929细胞的微胶囊。于移植后4,14d观察微囊回收率。回收率:(回收微囊体积/移植微囊体积)&;#215;100%。结果:84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材料微囊回收率:壳聚糖成膜的胶珠引发的黏附最重,外层以海藻酸钠中和后的微囊其次,而单纯的海藻酸钠胶珠在所考察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引起黏附。(2)不同粒径微囊回收率:粒径为200μm左右的微囊相对于粒径为500μm的微囊引发的黏附略有增加,但差别不明显,粒径200μm左右的微囊彼此聚集的特点导致回收率低于粒径为500μm左右的微囊。③在细胞微囊与空微囊回收率:与空胶囊比较,包封细胞的微囊黏附程度明显增加。结论:黏附程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壳聚糖是引发黏附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存在提高了黏附程度。  相似文献   
43.
从莫菲氏滴管中加入注射剂的用药途径(以下简称入壶),是当前药物治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出现,由入壶使用的药物亦越来越多,不合理及配伍禁忌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分析本院静注、静滴有配伍变化的100例处方,静滴合并人壶给药的处方22例,由入壶给药直接引起配伍变化的处方有20例,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4.
用尿药法比较氧氟沙星两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尿药浓度法测定六名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国产、进口两种氧氟沙星片剂的尿药浓度,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两种片剂具有相同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h~(-1)):0.1185、0.1180;T_(1/2)(h):5.94、6.11;(?)—24(mg):174.66、167.79;排泄率:87.33%、83.89%  相似文献   
45.
46.
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及其有效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 ,并预测其室温贮存有效期。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裕星注射液含量 ,用初匀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金裕星注射液在 5~ 1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 10 0 .0 7% ,RSD0 .12 %。结论 初匀速法预测金裕星注射液有效期简便、迅速。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好 ,室温 2 5℃贮存期 4.19年。初匀速法预测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及其有效期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