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丝裂霉素碘油乳剂与5-氟脲嘧啶混悬碘油乳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裂霉素碘油乳剂与5-氟脲嘧啶混悬碘油乳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0061)张华安,董亚琳丝裂霉素(MMC)与5-氟脲嘧啶(5-Fu)是常用的抗癌药,用于肝癌、胃及肠癌的治疗效果较好,我们参考有关文献[1,2],将MMC制成W/...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考察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 ,并预测其室温贮存有效期。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裕星注射液含量 ,用初匀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金裕星注射液在 5~ 1 0 μg·mL- 1 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 1 0 0 .0 7% ,RSD0 .1 2 %。结论 初匀速法预测金裕星注射液有效期简便、迅速。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好 ,室温 2 5℃贮存期 4 .1 9年。初匀速法预测金裕星注射液稳定性及其有效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27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2312人次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测定。结果分析表明:(1)CsA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是:术后第1、2、3和4~12个月全血CsA浓度分别为300~430、280~350、180~280和110~250ng/ml;(2)FPIA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适于批量测定等优点。讨论了肝肾中毒、排斥反应、高危人群及合并用药与全血CsA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经阴道彩超介入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介入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经临床和阴道彩超确诊早期输卵管妊娠19例,其中未破裂型16例,早期流产型3例;在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异位妊娠包块并向包块内和孕囊内注射MTX(metrotrexate,氨甲喋呤)进行杀胚治疗。术后以患者的症状、β—hCG水平及超声观察作为疗效的监测指标。结果:19例均治疗成功。介入治疗后,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时间8~21d;包块内血流信号消失时间5~18d,包块消失时间2~3.5mo。结论:经阴道彩超介入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5.
消炎痛(Indomethac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消炎作用。过去常用的剂型为片剂和胶囊剂。由于这两种剂型所引起的副反应甚多,据报道:副反应发生率约有50%以上,有20%病人被 相似文献
26.
复方诺氟沙星滴耳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复方诺氟沙星滴耳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制剂稳定性进行预测,经过2年多的临床应用,证明对各种急、慢性中耳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7.
奈替米星致双眼暂时失明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 ,女 ,汉族 ,30岁 ,因剧咳、发热 (38℃ )被诊断为支气管炎 ,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静滴 2d ,效果不佳 ,改用头孢唑林静滴 4d ,仍发烧、剧咳 ,再改用白霉素静滴 3d ,疗效佳 ,热亦退 ,但因引起胃痛不能耐受 ,而改用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奈康 ) (批号 0 2 0 80 2 ) 0 .2g +炎琥宁 (批号 0 2 12 0 2 ) 80mg+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静脉滴注 ,2d后突感视力急剧下降 ,仅有微弱光感 ,不能将磁带放入收录机 (英语讲师 ) ,急入眼科住院 ,入院时双眼不能视物 ,立即静滴 5 %葡萄糖 5 0 0mL +ATP 4 0mg +辅酶A 10 0u +肌苷注射液 0 .4g ,1次 /日…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了用pH指示剂吸收度比值法测定盐酸麻黄素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22%,变异系数为0.16%.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9.
目的:实验证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免疫隔离特性,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植入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黏附和纤维化现象,因此对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细胞移植用的免疫隔离载体在体内的移植效应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3/0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生物医用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采用自制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球,以一定浓度海藻酸钠溶液中和成膜后的海藻酸钙微球即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将对数生长的L929细胞消化后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匀,转移至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包封细胞微囊。取小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①对比观察材料对移植的影响:取3组小鼠,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移植单纯的海藻酸钙胶珠、壳聚糖成膜的海藻酸钠微囊和最外层用海藻酸钠中和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在移植后的第7天和14天观察微囊回收率。②对比观察粒径对移植的影响:另取两组小鼠,分别移植粒径为200μm左右和粒径为500μm左右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于移植后1,4,14d观察微囊回收率。③对比观察细胞的存在对移植的影响:取两组小鼠分别移植空的微胶囊和包封有L929细胞的微胶囊。于移植后4,14d观察微囊回收率。回收率=(回收微囊体积/移植微囊体积)×100%。结果:84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材料微囊回收率:壳聚糖成膜的胶珠引发的黏附最重,外层以海藻酸钠中和后的微囊其次,而单纯的海藻酸钠胶珠在所考察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引起黏附。②不同粒径微囊回收率:粒径为200μm左右的微囊相对于粒径为500μm的微囊引发的黏附略有增加,但差别不明显,粒径200μm左右的微囊彼此聚集的特点导致回收率低于粒径为500μm左右的微囊。③在细胞微囊与空微囊回收率:与空胶囊比较,包封细胞的微囊黏附程度明显增加。结论:黏附程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壳聚糖是引发黏附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存在提高了黏附程度。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