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1.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知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分别调查203名出院后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知识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得分较高(117.86±98.29min/周),体能锻炼(27.41±47.61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1.37±0.84)、与医生的交流(1.96±0.93)得分较低。健康知识掌握好的患者进行耐力锻炼的时间较长(Z=-4.011,P〈0.01),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的得分较高(t=-2.441,P〈0.05),而健康知识掌握一般的患者与医生交流的得分较高(t=-3.935,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自我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进而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病房护士人力配置与工作超时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对我国内地不同地区的181家三级、二级医院的9698名病房护士的调查资料进行二次分析。本研究属描述性研究,采用患护比测量我国医院病房的护士人力配置,通过护士在一个班次中实际工作时间与预定时间之差计算其工作超时时间。将不同病区特征的护士人力配置与国家最低配置标准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护士人力与工作超时的关系。结果:病房患护比平均为1∶(0.36±1.51),其中西部地区医院、二级医院和非省会城市/直辖市医院病房患护比较高,护士短缺更严重。护士在最近的一个工作日,工作超出8h的高达46.6%,超过10h的占12.7%。患护比每增加1,护士工作超时的几率增加23.4%。结论:我国大部分医院的病房护士人力未达到国家最低配置标准,临床一线护士工作超负荷,尤以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直辖市和二级医院更明显。增加病房护士人力,降低患护比,可以改善护士工作超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洗手行为干预在改善幼托机构儿童洗手行为及预防急性传染病的效果。  方法  于2018年3 — 6月,在广东省广州市4所幼儿园的16个小班开展研究,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干预组(n = 247)和对照组(n = 243)各8个班级;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家庭参与式洗手行为干预,比较2组儿童、父母的洗手行为及儿童急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2组儿童的各种洗手行为存在差异(b = – 0.207、 – 0.106、 – 0.149、 – 0.113,均P < 0.05),干预组在干预后2个月的餐前、便后、外出后洗手及七步洗手法,4个月的餐前洗手,6个月的餐前洗手及七步洗手法优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2个月干预组家长的各种洗手行为均优于对照组(χ2 = 8.750、7.243、15.557,均P < 0.05);干预12个月内干预组儿童以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发生率为9.3 %,低于对照组的16.0 %(χ2 = 5.031,P = 0.025)。  结论  家庭参与式洗手行为干预有助于降低幼托机构儿童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并改善儿童及家长的洗手行为,对于幼托机构急性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分析早产儿住院期间吸吮功能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吸吮功能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202例,动态评估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吸吮功能,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其吸吮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2例早产儿生后24 h内、经口喂养前、经口喂养1周后、经口喂养2周后和出院前,吸吮功能正常率分别为64.36%、66.83%、72.77%、76.73%和84.16%,吸吮紊乱率分别为32.18%、30.20%、25.74%、22.77%、15.34%,吸吮障碍率分别为3.46%、2.97%、1.49%、0.50%和0.50%。经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保胎药、分娩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留置胃管为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早产儿吸吮异常风险因素,P<0.05。 结论 早产儿住院期间吸吮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在生后早期评估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并重点关注未使用保胎药、顺产、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无留置胃管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