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鉴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3例粟粒型肺结核和28例尘肺的螺旋CT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肺内有无毛玻璃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和钙化,以及肺内并发病灶。结果CT图像上,43例粟粒型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34例(79%),大小一致31例(72%),密度均匀31例(72%)以及毛玻璃征32例(74%)。28例尘肺中,粟粒结节均匀分布4例(14%),大小一致12例(43%),密度不均匀25例(89%),毛玻璃征2例(7%)。两者在结节分布、大小、密度均匀性和伴毛玻璃征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13/43,30%)结核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而尘肺有20例(20/28,71%),其中10例伴钙化;结核性胸腔积液16例(16/43,37%),尘肺4例(4/28,14%);胸膜增厚中,尘肺9例(9/28,32%),肺气肿9例(9/28,32%)。结论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均匀度以及密度等CT表现明显不同,这些特征与疾病的病理解剖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红曲霉与何首乌双向液体发酵形成的药性基质主要活性成分,优选双向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和莫纳可林K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红曲霉接种量、何首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红曲霉与何首乌双向液体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 基质中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和总蒽醌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游离蒽醌含量上升,双向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何首乌用量5%,发酵温度28 ℃,接种量6%,发酵时间7 d。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游离蒽醌、莫纳科林K质量分数分别为37.84,0.89,1.54,0.41 mg·g-1结论: 何首乌对红曲霉的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莫纳科林K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红曲霉降低了何首乌中结合蒽醌的含量,提高了何首乌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机械力刺激对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e-Jun氨基末端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的A549细胞机械刺激模型:分别以大小为1 000tstrain的张应力或压应力刺激细胞,在刺激前和刺激后0、5、15、30、60 min时间点进行观察,共10组,每组3皿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机械刺激后细胞内磷酸化JNK/MAPK蛋白、总JNK/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549细胞经机械力刺激后,磷酸化JNK/MAPK蛋白水平增加.张应力组在30min时间点增加最明显,压应力组在15 min时间点最明显.之后随着机械刺激时间延长,张应力和压应力刺激组的磷酸化JNK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在60 min时下降至基线水平.结论 1 000 μstrain张应力或压应力刺激,均激活A549细胞JNK/MAPK,提示JNK通路可能参与了机械力诱导的A549细胞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4.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神经来源的良性肿瘤,呼吸系统的神经节细胞瘤非常少见.现将1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的后纵隔巨大神经节细胞瘤病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它在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MRI技术的提高,扫描速度的加快,胸部MRI成像及对疾病的诊断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优势。本文旨在对肺动脉疾病的MRI检查技术及其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MRI扫描在肺动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15岁.因胸痛、咳嗽、发热行CT检查发现前纵隔内占位,疑为感染或肿瘤.经对症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体检:胸、腹部未见异常体征.复查CT示: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偏右一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最大横切面约7.0 cm × 4.5 cm,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有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中心有液化、坏死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和粟粒性肺转移瘤的HRCT表现及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临床证实的38例粟粒性肺结核,33例尘肺和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常规CT及HRCT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统计分析三者的差异。结果:38例粟粒性肺结核中,结节全肺野和内、中、外带分布均匀者分别为32例(84.2%)和29例(76.3%),33例(86.8%)以全小叶分布为主。33例尘肺中,结节以中、上肺野和内中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0例(90.9%)和31例(93.9%),28例(84.8%)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中,结节以中下肺野和中、外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7例(90.2%)、34例(82.9%),36例(87.8%)以小叶实质分布为主。结核、尘肺及肿瘤结节大小均匀分别为31例(81.5%)、9例(27.3%)、6例(14.6%);边界清晰者分别为36例(94.7%)、31例(93.9%)、39例(95.1%);合并有磨玻璃征者分别为34例(89.4%)、7例(21.2%)、21例(51.2%)。结论:HRCT能够很好地显示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结节的分布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三种粟粒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癌术后的螺旋CT资料,总结肿瘤转移的类型、解剖部位及其转移时间的分布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双肺转移23例(23/40,57·5%);淋巴结转移12例(12/40,30%),主要位于气管前间隙(9/12,75%)、主肺动脉窗(5/12,41·6%)和气管隆突下间隙(4/12,33·3%);胸腔积液17例(42·5%),胸膜增厚10例,心包积液8例(20%)。胸壁肿块形成5例(12·5%)。肺转移明显高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其他转移类型。肺转移的发生率在术后5年明显高于术后1年,其他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的胸部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转移类型与发生时间无明显关系。螺旋CT对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机械力对培养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力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1)将接种在加力板上的A549细胞分为张力组、压力组和对照组3组,用四点弯曲加力仪对细胞进行机械力刺激:实验组以1000 μstrain强度的张力、压力分别刺激细胞6 h,通过Western blot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对照组行伪暴露.(2)用特异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阻断剂PD98059(浓度为25 μmol/L)预处理3组细胞60 min后,再用1000 μstrain强度的张力、压力分别刺激细胞6 h,以Western blot和RT-PCR法榆测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对照组在阻断剂处理后行伪暴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WA)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NK法.结果 (1)张力组、压力组ICAM-1蛋白吸光度值分别为1.16±0.07、1.05±0.02,高于对照组的0.78±0.07(F值为3.31,P<0.05);张力、压力组ICAM-1 mRNA分别表达为1.42±0.05、1.27 4±0.05,亦高于对照组的0.13 4±0.04(F值为23.1,P<0.01).(2)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张力组和对照组ICAM-1蛋白吸光度值分别为1.62±0.10和0.5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5,P<0.05);压力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为0.60±0.0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2,P>0.05);张力组和对照组ICAM-1 mRNA表达为1.57 ±0.03和0.3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51,P<0.05);压力组ICAM-1 mRNA表达为0.46±0.0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2,P>0.05).结论 机械力可增加A549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阻断剂PD98059可部分抑制机械力诱导的ICAM-1的表达,提示ERK1/2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机械力诱导A549细胞ICAM-1表达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0.
读片窗     
患者男,15岁。因胸痛、咳嗽、发热行CT检查发现前纵隔内占位,疑为感染或肿瘤。经对症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体检:胸、腹部未见异常体征。复查CT示: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偏右一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最大横切面约7·0cm×4.5cm,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