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873篇
预防医学   59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4篇
  7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灌注表现差异,提高胃部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21例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和14例胃淋巴瘤患者,行CT灌注扫描,采用Philips CT-Perfusion功能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进展期胃癌中,15例(71.4%)的TDC曲线特征为较陡峭的上升支,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灌注状态后缓慢下降;其余6例(28.6%)的TDC曲线上升支较乎缓,在较高灌注水平亦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14例胃淋巴瘤中,9例(64.3%)TDC曲线的上升支平缓,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灌注状态后缓慢下降;5例(35.7%)的TDC曲线上升支平缓,在较高灌注水平持续一段时间后,下降速度较快.胃癌组BV值为(15.68±6.27)ml/100 g,胃淋巴瘤组BV值为(6.37±2.37)ml/100 g,胃癌的BV值明显高于胃淋巴瘤的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与胃淋巴瘤的TTP值分别为(33.10±7.83)s和(38.77±12.4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与胃淋巴瘤CT灌注TDC曲线和灌注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2.
三维多孔D,L-PLA骨替代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多孔D,L-PC骨替代材料降解特点及骨修复能力。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成三维多孔D,L-PC材料,将其放置于P来7的双蒸水中观察其降解过程中pH值,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体内实验将20只兔子40只前肢制有10mm骨缺损,分别给予植入材料或作为空白对照,在2,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该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重量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滞后于分子量变化,0-4周时变化较小。12周时pH值为2.94,此时植入材料者骨缺损区已修复,空白对照者骨缺损两端骨髓 闭合骨缺损区无骨长入。结论:该材料的结构及降解特点有利于骨长入,作为骨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IPA的MSCT表现。结果 35例血管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多发病灶25例,以肺野外周带分布为主26例;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29例,伴晕征16例,出现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0例。6例气道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4例,以双肺中上野分布为主4例。15例血管IPA随访患者中,在出现晕征后的第2、4周分别出现空气半月征6例、空洞4例;5例气道IPA在随访1周时出现斑片结节融合4例,2周时支气管扩张4例,4周时4例支气管扩张加重。结论 血管IPA的MSCT多表现为肺野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气道IPA多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常合并逐步加重的支气管扩张。IPA进展迅速,CT动态随访观察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4.
刘梨  张亮  李鑫  徐美丽  王文怡  龚志贤  艾坤 《针刺研究》2022,(11):1019-1024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环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甲氨蝶呤组、雷帕霉素组,每组9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法制备RA大鼠模型。艾灸组艾灸“足三里”“关元”,20 min/次,每日1次。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灌胃(0.35 mg/kg),每周2次。雷帕霉素组予腹腔内注射雷帕霉素(1 mg/kg),隔日1次。各组均干预3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左后肢足趾容积;ELISA法检测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MPK、液泡分选蛋白34(VPS34)蛋白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tg13、ULK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足趾容积增大(P<0.01),足趾关节滑膜组织AMP含量、AMPK和VPS34蛋白表达量、ULK1和Atg1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多发1例,表现为2个结节样病灶,其余4例均为单发.MRI检查5例患者,T1WI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块状影.T2WI病灶呈混杂高信号,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继续强化,病灶中心低信号区始终无强化.结论: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6.
背景背景:髋臼骨折常见于高能量的暴力损伤,即使经过初期有效治疗仍可能在后期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需要进一步治疗。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方法:1998年9月至2011年8月行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患者108例(110髋),其中96例(9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46个月,平均54.2个月。比较其中51例既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47例既往采用保守治疗患者所行THA的疗效差异。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价,依据术后X线片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3分(14~7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平均91.4分(56~100分)(P<0.001)。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脱位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4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及BrookerⅢ级异位骨化3例。仅有1例患者因全骨水泥型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结论结论: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但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细节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评估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odium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and glucose,SPMCG)术中输注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或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SPMCG,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两组均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500 ml液体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 ml·kg 1·h-1的速度维持输液2h,之后以8 ml·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输液前后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以及凝血功能,并监测输液前即刻、诱导前即刻、诱导后1、2h和输液结束时即刻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和血糖值.结果 两组患者输注相应液体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与输液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解质方面,输液后2组Na+、K+、Cl-、Ca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输液后Mg2浓度较对照组高[(0.48±0.21) mmol/L vs(0.71±0.31) mmol/L(P<0.05)].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血糖均逐渐上升,术后又下降至输液前水平.两种液体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术中输注SPMCG,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并且相对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PMCG能更好地维持血镁水平.  相似文献   
168.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9.
1984年12月~1987年8月我院对中晚期肝癌67例施行了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经3个月~3年随访,近期效果较好。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男6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岁。本组均有右肝区疼痛,伴有恶心、腹胀、食欲差、乏力,12例有右背部放射痛,63例肝肿大能触及包块,8例腹水征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联合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3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5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31例因肝静脉闭塞,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再行分流术,对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腔内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下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右房压均明显增加(P<0.01)。13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3例出现胰腺炎,1例术后第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下腔静脉及分流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起肿大的肝脾开始缩小(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下交点至肝脏或脾脏远端的距离计),肿大的肝脏缩小2~7 cm(平均5.5 cm),肿大的脾脏缩小3~8 cm(平均5.8 cm),术后腹水消失时间为3~60 d(平均14 d)。1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3年),1例患者于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1例患者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支架术后3年合并肝癌,1例患者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6例不孕症患者1年后5例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方法为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短段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