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59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19篇
  6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控制嗜人按蚊分布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3个乡9个村为观察点,实施查治传染源和预防服药及药物浸泡蚊帐等综合防制措施。采用病原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和蚊媒监测等方法观察控制效果。结果 疟疾年发病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8.98/万降至2002年的0;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30%降至2002年的0;小学生带虫率1996~1998年连续3年为0;IFA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嗜人按蚊占按蚊构成比从最高年份的78.57%降至2002年的0。结论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间日疟流行。  相似文献   
122.
刘梨  张亮  李鑫  徐美丽  王文怡  龚志贤  艾坤 《针刺研究》2022,(11):1019-1024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环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甲氨蝶呤组、雷帕霉素组,每组9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法制备RA大鼠模型。艾灸组艾灸“足三里”“关元”,20 min/次,每日1次。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灌胃(0.35 mg/kg),每周2次。雷帕霉素组予腹腔内注射雷帕霉素(1 mg/kg),隔日1次。各组均干预3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左后肢足趾容积;ELISA法检测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MPK、液泡分选蛋白34(VPS34)蛋白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足趾关节滑膜组织中Atg13、ULK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足趾容积增大(P<0.01),足趾关节滑膜组织AMP含量、AMPK和VPS34蛋白表达量、ULK1和Atg1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 Cdc4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0.1 mL/只)制成A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即开始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次20 min,每天干预1次,共21次,西药组给予甲氨蝶呤灌胃给药,每周1次,共3次。观察各组体质量、关节红肿等一般情况;每3 d测量1次大鼠后双侧足跖容积,干预结束后,通过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足跖容积分析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HE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内VEGFR2、CD34表达变化,Wes...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通腑承气汤加减方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84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42例.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康复与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  相似文献   
125.
依那西普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全人源化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以TNF-α为靶标,抑制TNF-α的产生及其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与TNF-α相关的疾病。依那西普是一种重组的人可溶性TNF受体蛋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细胞中表达生产,其机制为竞争性地与血TNF-α结合,阻断TNF-α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TNF-α活性;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很强,有很好的耐受性和疗效。目前对依那西普的研究较多,对其疗效也多持乐观态度,临床应用认为效果优于其他药物。该文就依那西普结构、作用机制、对TNF-α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究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全螺纹组(n=51,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和部分螺纹组(n=77,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髋周肌肉损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肌酸激酶(CK)]、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估量表(GQOLI-74)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3 d的CRP、IL-6和CK水平及术前、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螺纹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部分螺纹组(P<0.05);两组术前的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螺纹组术后12个月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部分螺纹组(P<0.05);全螺纹组股骨颈短缩及螺钉退出发...  相似文献   
127.
乳腺癌miRNAs表达谱检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制作哺乳动物micro RNAs(miRNAs)检测微阵列,筛选乳腺癌miRNAs表达谱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利用已知的人及小鼠的miRNAs序列,设计了496条探针,制作miRNAs微阵列并验证其可靠性;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分别抽提细胞总RNA,分离小分子RNA,经T4RNA连接酶荧光标记后与微阵列杂交,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乳腺癌miRNAs表达谱.结果 成功制作哺乳动物miRNAs微阵列,筛选获得57个乳腺癌相关miRNAs,其中,29个为低表达,28个为高表达.结论 建立了哺乳动物miRNAs检测微阵列的技术平台,并筛选到乳腺癌miRNAs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大肠癌肝转移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RFA)治疗近期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2例,病灶总数71个,其中直径小于4.0 cm的病灶41个,4.1~5.0 cm者14个,5.1~6.0 cm者9个,大于6.1 cm者7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大小瘤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41个(41/41),13个(13/14),4个(4/9),2个(2/7)。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RFA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9.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 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 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内动脉夹层易复发,且死亡率较高, 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外,对于症状较重或进展性动脉夹层患者,应 给予积极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