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86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47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结果:1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11.5%)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直肠是结直肠癌的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等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正>近年来疼痛治疗更注重于多模式联合镇痛治疗[1],而酮咯酸联合舒芬太尼的使用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高的临床研究已得到大量的证实。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而阿片类药物可加快伤口的愈合[2]。本研究旨在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对小鼠伤口愈合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人流术前药物扩宫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00例孕6-10周要求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在人流术前随机给予米非司酮25至75毫克(组6),和口服安慰剂(对照组7),每组未产妇及经产妇各100例。用比较不同的扩宫颈效果,结果表明第6组宫颈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口服药物扩宫颈具有有效。安全,方例,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与绒毛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来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受体(TGF-β_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_1与TGF-β_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95.
96.
胃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62例胃癌手术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率.结果 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5%和39%、34%;有无肝转移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92%、77%和24%、22%;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9%、34%和56%、63%,上述两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临床分期,对预测胃癌肝内微小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27 gene methylation and pathology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p27 gene methylation promotor region and p27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methylation specificit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P in 106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each adjacent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and 22 cases of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27 gene methy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 compared with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P<0.05). Thei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ere 59.4% (63/106), 18.2% (4/22) and 3.8%(4/106) respectively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colorectal adenoma and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P < 0. 05). p27 gene methylation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elldifferentiated group (48.0% vs. 24. 7%, P <0. 05), in Dukes-A + B st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ukes C + D stage group(20. 0% vs. 41.2%, P < 0. 05 ), and it was higher in lymph nodes metastases group than that in lymph nodes negative group(41.5% vs. 23. 1%, P <0. 05), that in posi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nega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32. 5% vs. 24. 1%, P > 0. 05 ).Conclusions Methylated p27 gene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The methylation rate of p27 gen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invasive depth, Dukes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国人下肢及腹部手术超前镇痛的评价。方法电子及人工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会议文献,收集1999~200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氟比洛芬酯用于国人下肢及腹部手术超前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3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术后患者各时点VAS评分:①术后2h患者VAS评分超前组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WMD(95%CI)为[-0.51(-0.93,-0.10)];②术后12h患者VAS评分超前组优于对照组,WMD(95%CI)为[-1.81(-3.07,-0.55)];③术后24h患者VAS评分超前组优于对照组,WMD(95%CI)为[-1.01(-1.68,-0.35)];(2)安全性:氟比洛芬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分析结果为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OR(95%)为[0.99,(0.46,2.1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国人下肢及腹部手术超前镇痛效果明确,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效果. 方法 择期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A组为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隙注射布比卡因10 mg;B组为左旋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隙注射左旋布比卡因10 mg,观察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和腹肌松弛度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效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腹肌松弛度的对比上也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 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隙注射,可取得与布比卡因相似的阻滞效果.左旋布比卡因较小的心脏毒性用于剖宫产术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