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86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47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基层医院使用退热剂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所见,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极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常常引起发热,而发热又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为感染性病症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因此,降低患儿体温是医生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国产左炔诺酮硅胶棒Ⅱ型安全性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国产左炔诺酮硅胶棒 型对妇女全身及生殖道的影响 ,对 31 5例皮埋者及30 2例健康妇女作连续 3年观察 ,测血压、体重、阴道 B超及宫颈刮片。结果皮埋对体重和血压无不良影响 ,皮埋组卵巢小囊肿的发生频率较高 ,但转经后复查均消失 ,属滤泡囊肿。子宫肌瘤的发生率 ,皮埋组低于对照组 ,而且多生长缓慢 ,基本保持原状。因此 ,皮埋是一种安全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108.
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日益广泛,合并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如何进行安全抗凝的血液净化治疗仍为临床所关注。本文总结我院自1996年10月~1999年5月对98例伴有出血或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肾衰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 患者分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和常规血液透析(HD)组。 CRRT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7~72岁,血红蛋白(Hb)56~11g/dL。原发病分别为:肾移植术后排斥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1例,其中1… 相似文献
109.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目的:分析51例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治疗经过及预后。方法:诊断主要依据B超检查、全子宫切除标本及病理;治疗用MTX肌注20例,静滴MTX加孕囊穿刺术7例,天花粉肌注9例,忽略疤痕妊娠人工流产术时大出血,术后使用MTX加米非司酮或单用米非司酮治疗8例,因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8例(其中1例药物治疗失败)。结果:药物治疗36例,失败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余35例治疗后正常转经,4例一年后再次妊娠,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忽略疤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均有大出血史,平均出血量658±244ml,因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者,平均出血量2800±1450ml。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应及早做B超检查,一旦发现疤痕部位妊娠,采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门静脉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联合免疫组化预测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癌肿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于手术开腹后采集82例大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这些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随访18个月.结果 肝转移组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5,P<0.05);肝转移组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5);门静脉血VEGF水平≥250 μg/L患者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水平<250 μ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2,P<0.05);门静脉血与肿瘤组织中VEGF同时表达阳性者肝转移率高达75.00%(15/20).结论 门静脉血VEGF水平、大肠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水平≥250 μg/L且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者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