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人参皂甙单体Rb3对缺血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人参皂甙 (GS)的单体Rb3(GSRb3)对大鼠海马皮质神经元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后 ,分别给予模拟缺血、模拟缺血 +不同浓度的Rb3培养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 ,测定不同情况下大鼠海马皮质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情况。结果 :Rb3对大鼠模拟缺血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升高有明显抑制 ,模拟缺血 10min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胞内钙增加 ( 73 .5± 10 .3 1) % (P <0 .0 0 1) ;在模拟缺血液中分别加入 2 0 μM、40 μM、60 μM、80 μM的Rb1灌流 10min后 ,胞内钙增加分别为 ( 19.8± 3 .41) % ,( 14 .1± 2 .78) % ,( 10 .5± 3 .62 ) %和 ( 11.5± 4.3 0 ) % ,与缺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0 1)。结论 :GSRb3可通过减轻细胞内的钙超载来对缺血神经元进行保护 ;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在 60 μM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2.
尤文氏肉瘤九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了5所医院的9例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症状、体征、Χ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以疼痛就诊的8例,体温平均38·2℃,白细胞平均11·09×109L-1,AKP平均45·40King-ArmstrongU,ESR平均36·44mm/h,Χ线检查7例有融骨性破坏,其中同时伴有骨膜反应者6例,无骨破坏及密度减低者1例,仅表现为骨密度减低者1例。通过分析发现,尤文氏肉瘤有如下特点:1)无明显诱因,以疼痛为主要症状;2)长管状骨尤文氏肉瘤易误诊为骨髓炎;3)脊柱尤文氏肉瘤不侵犯椎间盘组织;4)有的患者X线检查单纯表现为骨密度改变;5)也可发生于颅内、软组织;6)偶见于中年人;7)恶性程度高、转移早;8)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63.
报道1例急性椎动脉闭塞急诊动脉溶栓后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处理过程.经机械和药物再次溶栓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分支血管通畅,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提示动脉局部溶栓除对病灶本身有效外,对溶栓过程中新出现的栓塞并发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远期食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改良Heller术后远期食管运动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1998年至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随访经腹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72例,随访期3~10年.对其症状、食管动力学和食管腔内24 h的pH值等进行记录.结果 食管下括约肌切开侧压力由术前(44±12)mm Hg降至(10±5)mm Hg,松弛率由49%±20%升至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进食梗阻感的24例患者中,11例食管下括约肌两个方向压力高于正常,松弛功能不良;7例3个方向压力高于正常,松弛功能不良.全组患者吞咽后体部全部表现为同步收缩及无传导收缩,缺乏推进性蠕动.结论 成功的改良Heller术后远期食管动力学功能特点为:①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力至少一个方向压力低于正常,至少一个方向压力高于正常.②食管下括约肌在吞咽时食管后壁仍弛缓障碍,不能充分松弛.术后进食有梗阻感者,表现为2~3个方向松弛不良.③吞咽时食管体均为同步收缩波,无正常的蠕动波可见,食物靠重力作用通过食管.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做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a线和C点在髂骨后部向上做5°、10°、15°、20°、15°、30°、35°的扇形线,之后经过10°~30° 5个角度做髂骨斜截面.观察各斜截面形态,并从截面上面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同时观察髂骨后部内外侧唇、中间线的形态和可辨性.确定髂骨钉入钉点、直径、长度及进钉方向后,以2具尸体标本进行验证. 结果 35°扇形线已到达髂窝,髂骨臀盆面间距明显变窄,5°扇形线紧邻坐骨大切迹弧顶,坐骨大切迹弧顶A点到各截面垂直距离变短明显. f线在各截面最为狭窄. 髂骨后部中间线明显可辨,呈一规则弧形,为后部髂嵴最凸出部,在所选实验标本中均可观察到.进钉点至髋臼顶软骨距离(k)测得值最小为109.38mm. 结论 通过基线(a)、C点及10°~30°之间髂骨外侧板能准确、安全植入髂骨钉;钉长以不超过100mm、直径不超过9mm为宜.  相似文献   
66.
自2004年2月~201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髌骨骨折14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8例中,男102例,女46例;年龄21~62岁;左侧68例,右侧8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4d;横断骨折45例,粉碎骨折103例. 1.2治疗方法 1.2.1持续硬膜外麻醉,髌前纵形切口,常规操作,清除骨折断端及膝关节腔内淤血,显露骨折断端.横断骨折:将髌骨复位,两侧以大巾钳固定,将膝关节屈曲约300位,以2根直径约2.0mm克氏针自髌骨上极钻入,于下极钻出,两针各位于髌骨中1/3与侧1/3交界处,并尽量靠近髌骨关节面一侧.  相似文献   
67.
自2006年3月~2010年2月,我院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均为新鲜骨折,合并股骨干或胫腓骨骨折7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在54~87岁,平均年龄为67.7岁,车祸伤12例,滑到扭伤31例,其中左侧26例,右侧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2d,按骨折部位分型,其中颈中型14例,基底型29例。1.2手术方法:有股骨干或者胫腓骨骨折者应先行切开复位内固  相似文献   
68.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中心为分层因素,计划入选24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羌月乳膏,对照组采用基质乳膏,均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疗效、面积疗效、瘙痒疗效的有效率为主要...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8例)或血管内治疗(7例)后出现CVS 1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患者均进行全脑DSA,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痉挛的动脉并灌注维拉帕米(11.1±3.4)mg,对照治疗前后全脑DSA表现,搜集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随访6个月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1)对15例患者共实施了20支动脉内的灌注治疗,灌注前后比较,DSA上CVS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1例。(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脑血流速度(mBFV),由超选择灌注术治疗前的(181±4)cm/s降至治疗后1 h内的(126±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P0.01),无一例发生使用微导管所导致的并发症。(3)灌注过程中监测患者右上臂血压,灌注开始时收缩压为(138±8)mmHg,灌注结束时为(135±10)mmHg,术后1 h为(137±7)mmHg;手术开始时心率为(83±6)次/min,手术结束时为(79±8)次/min,至术后1 h为(80±5)次/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个月时的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度病残但能生活自理3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无一例植物生存或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能有效改善动脉瘤性SAH造成的CVS,同时对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