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5篇 |
出版年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氧液体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开放式平行对照实验,选择颅脑损伤后6h以内入院的无复合伤患者20例,接受高氧液治疗(500ml静脉输注,每天两次)全疗程两周。以未使用高氧液治疗及高压氧的同类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高氧液输注后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增高速度及程度低于对照组。颅内压增高速度及程度低于对照组,两周后GCS昏迷记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高氧液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缩短神志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2.
坐位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坐位术式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最佳方式之一,它具有显露好、损伤小、全切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方法:通过连续监测1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液pH值,阶梯使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用西米替丁可达到预防性治疗的为57例(30.2%),需用雷尼替丁且达到预防性治疗的为44例(23.3%),需用法莫替丁且达到预防性治疗的为49例(25.9%),需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为39例(20.6%)。结论:动态监测胃液pH值的变化,有助于更合理地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颅脑外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制作脑外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撞击前一天经侧脑室给药,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钙蛋白酶抑制剂和生理盐水,撞击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3天分别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撞击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的凋亡也有显著的减少(P<0.05)。结论:钙蛋白酶抑制剂对脑外伤后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止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5.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颅脑外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制作脑外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撞击前1天经侧脑室给药,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生理盐水,撞击后6小时、24小时、3天、7天分别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撞击后6小时、24小时、3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的凋亡也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脑外伤后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止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6.
小儿颅骨开放性凹陷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适当的治疗方法。方法14岁以下的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患者21例,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颅脑损伤程度分为三组,分别采用Ⅰ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延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和碎骨片清除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需行颅骨整形术。各组间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复位组与延期复位组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使绝大多数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患者避免颅骨缺损,从而避免了Ⅱ期颅骨整形。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LGI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LGI1、PCNA、GFAP和EGFR的表达。结果 PCNA、EGFR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而LGI1、GFAP的表达则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降低。LGI1和PCNA、GFAP、EGFR表达间均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 LGI1与胶质瘤的分化程度、恶性程度、细胞增殖等密切相关;LGI1、PCNA、GFAP和EGFR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诊断及判断其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8.
该文报告了1989年10月~1993年12月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分别进行术中后装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比较研究。其中水中后装治疗组13例,半年内复发1例,三年内复发3例,2年内复发5例,2年内复发率为38.5%(5/13);术后放射治疗组12例,半年内复发1例,1年内复发4例,2年内复发7例,2年复发率为58.5%(7/12)(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水中后装治疗更能缩短治疗时间、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9.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的检测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柔脑膜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动物模型.第21天取全脑、冰冻切片、MASSON染色后,观察柔脑膜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柔脑膜的灰度值及厚度,用"100×厚度/灰度值"衡量每个视野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取脑脊液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 ①实验组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均与柔脑膜胶原纤维衡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ASSON染色显示柔脑膜胶原纤维的含量,反映了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也间接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