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1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370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594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458篇
内科学   782篇
皮肤病学   217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4篇
综合类   2742篇
预防医学   79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927篇
  14篇
中国医学   921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心房黏液瘤在心脏原发性肿瘤中最为常见 ,约占心脏肿瘤的 1/ 3[1] 。目前对心房黏液瘤的组织发生还不清楚。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了心房黏液瘤中 6种抗原标记物的表达 ,对心房黏液瘤的组织来源作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 1990年~ 2 0 0 2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切除的心房黏液瘤标本 2 5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4例 ,年龄为 5~ 5 7岁。1.2 方法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2 4h ,常规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厚 4 μm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MMP 2 ,FⅧ ,S 10 0 ,  相似文献   
992.
小儿典型肺炎主要指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感染,非典型肺炎在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小儿军团菌肺炎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对象。研究发现川,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小儿典型肺炎能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和哮喘,并且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所以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小儿军团菌肺炎病情相对较重,感染率报道不一,现着重对小儿军团菌肺炎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髓底穿孔临床修复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5 2颗髓底穿孔的患牙用氢氧化钙加银汞合金联合充填修复 ,然后均进行根管充填或塑化治疗。结果  5 2颗患牙用氢氧化钙加银汞合金联合修复后 ,成功 31颗 ,有效 12颗 ,失败9颗 ,总有效率为 82 .6 %。结论 采用氢氧化钙加银汞合金修复髓底穿孔是一种取材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我科自93年8月至94年10月用电化学疗法(eleCtrOChomicaltherapyECT)治疗恶性肿油27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Ik库四七1.1一般资料27例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位30~70岁.病种及病理类型:乳腺癌名倒;肝庆6例;宫颈癌3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3例,肺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直肠癌术后骨转移且例;右下肢槽纹肌由癌2例,其中术后政服沟淋巴结转移1例.皮肤鳞保、外阴癌、口腔场、唇癌及胃切各1例;原发扯不明的转移性骨场1例.旧体最大为12X10X3cm,最小IX08cm.本组病例多为年老体弱、或有放、化疗及手术禁忌症、或放疗、…  相似文献   
995.
血精症多由外伤、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引起。我们运用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常获佳效。现总结于后:【湿热下注】精液呈鲜红色,射精刺痛,伴口干,口苦,小便淋涩,大便干燥,  相似文献   
996.
高原肺水肿肺泡形态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有关高原肺水肿(HAPE)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标本均来自尸检或动物模型.我们通过X线电视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TBLB),直接观察1995年2月~1996年1月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肺组织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发病机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在光镜和电镜下,用图像分析和体现学技术定量研究马桑内酯点燃效应癫痫大鼠运动皮质第V层的结构。结果显示:神经细胞数量、锥体细胞体上的扣结密度和扣结覆盖胞体周长的长度百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神经毡中突触(或突触前终末)数减少,但终末的面积分数无变化;树突和无髓纤维的面积分数明显减少;有髓纤维面积分数增加;胶质细胞数增多,其突起在神经毡中的面积分数也增加。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点燃效应癫痫运动皮质第V层,除与其他癫痫长期发作一样有胶质增生外,其主要形态变化为锥体细胞的树突成分,特别是树突棘减少,及由浅层神经元来的轴突及其终末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替米沙坦(治疗)组:61例,80mg/d,晨顿服.6周后未达显效者,加双氢氯噻嗪(HCTZ)12.5mg/d,疗程半年.氯沙坦(对照)组:60例,50mg/d,晨顿服,6周后来达显效者,加服HCTZ 12.5mg/d,疗程半年.治疗前后均进行偶测血压、动态血压(ABPM)、肝肾功能、血生化、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等检查,并观察心脑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替米沙坦(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78.7%(48/61例),降压幅度25.6/14.6mmHg,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8,舒张压(DBP)0.89,6周后未达显效者,加服HCTZ 2周后,达显效25%(9/36例);氯沙坦(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75%(45/60例),降压幅度22.1/12.1mmHg.T/P比值:SBP 0.86、DBP 0.87,6周后未达显效者,加服HCTZ 2周达显效21.1%(8/38例),两组组间比较,降压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ABPM中的24h SBP和24hDBP治疗后降低值,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I-1、FG、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3项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U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氯沙坦组比替米沙坦组降低更显著(P<0.05).半年随访,两组心脑事件发生率均相似,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替米沙坦降压安全可靠、作用持久、平稳、耐受性好,一天一次口服方便,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效ARB一线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廖盆娇 《天津护理》2003,11(4):186-18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常合并低钠血症,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电解质,以便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当出现神志改变时,特别注意与肺性脑病的鉴别,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器(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AVD)及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方法: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6.79±15.52)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AVD及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E、A峰),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AFV)及速度时间积分(AFVTI)、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75次/min, AVD自90 ms以30 ms步长依次递增至240 ms,最后程控为VVI模式.结果:(1)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AVD变化而变化,当AVD为(163.30±30.41) ms时,E、A峰,AFV,AFVTI达最大;当AVD为240 ms时,部分患者E、A峰融合呈单峰;当以VVI起搏时,E峰高低不等,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AFV、AFVTI较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AVD的递增而改善,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AVD为(163.30±30.41) ms时,CO达最大[(6.50±1.54) L/min],较AVD为90 ms[(5.83±1.61) L/min]、240 ms[(5.85±1.28) L/min]时分别增加11.5%、11.1%,较VVI起搏[(4.83±0.80) L/min]时增加25.9%.结论:(1)DDD起搏时左心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优于VVI模式;(2)DDD起搏时,心功能随不同AVD发生明显变化,对有心功能代偿不良者,优化AVD与选择起搏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