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分型,并对伴随的全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只眼(64%)视力<0.1,59只眼(61%)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2只眼(64%)为缺血型,58例(69%)的患者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等全身情况。【结论】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糖尿病的全身性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要注重远期的随访观察,对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全身病变的病人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42.
52例垂体瘤CT检查结果与眼部表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CT结果与眼部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垂体瘤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和视野检查并与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结果显示 :肿瘤直径≤ 10mm 6例 ,11~ 2 0mm 13例 ,2 1~ 30mm 15例 ,31~4 0mm 11例 ,>4 0mm 7例。视力 <1.0的 72眼 (6 9.2 % ) ,眼底异常的 5 9眼 (5 6 .7% ) ,36例 6 6眼 (6 7.3% )出现视野缺损 ,其中 18例 (36 .7% )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 ,眼球运动障碍 2例 (1.9% )。 11例 (2 1.2 % )以眼部症状为首诊 ,4 0例 (76 .9% )有眼部异常表现 ,其中肿瘤直径≤ 10mm 2例 ,11~ 2 0mm 7例 ,2 1~ 30mm 13例 ,31~ 4 0mm 11例 ,>4 0mm 7例。结论 :垂体瘤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和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视野损害的程度与肿瘤大小相对应。对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者 ,应进行详细的眼底和视野检查 ,并结合CT扫描 ,防止垂体肿瘤误诊。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对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的病理特征、在眼部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5篇韦格纳肉芽肿论文中74例累及眼部,其6.8%仅为眼局部表现。结论: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易被误诊为局部炎症。全面掌握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知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对“一片到位”速降型OK镜治疗中角膜地形图出现角膜变形环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一副OK镜连续配戴 6个月以上的患者 84例 1 62眼 ,定期给予包括角膜地形图在内的常规眼科检查 ,分析角膜变形环出现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结果 本组显示Ⅲ级及Ⅲ级以上角膜变形环的检出率达 5 6 79%。按不同原始等效球镜度、已降度数、治疗后视力、治疗中有无偏位或过紧、角膜染色的轻重程度等分组比较与角膜变形环的关系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角膜变形环在“一片到位”式速降型OK镜治疗中检出率较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原始屈光度过高、治疗中降度过大以及“一片到位”导致的镜片配适不良等因素有关。角膜变形环不但影响疗效 ,还提示了眼表结构异常的出现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5.
托吡卡胺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托吡卡胺滴眼剂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7例有新鲜虹膜后粘连的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药治疗,其中47例66只眼用托吡卡胺滴眼剂进行散瞳治疗,每只眼每日滴6次,每次1滴;40例58只眼使用1%阿托品眼膏,每只眼每日涂1次;两组均用药至前葡萄膜炎症完全消退。结果:托吡卡胺组95%(63/66)虹膜后粘连全部拉开,3只眼未全部拉开;阿托品组97%(56/58)虹膜后粘连全部拉开,2只眼未全部拉开;但有4只眼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的虹膜后粘连。托吡卡胺组和阿托品组新的虹膜后粘连发生率(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结论:托吡卡胺滴眼剂能有效地消除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且无阿托品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视障儿童视觉损害的病因。方法:广州市盲人学校14岁及以下视障儿童196例,由眼科医生进行眼科常规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制定的视力残疾分级标准,对视障儿进行基本病因诊断并按视觉器官损害部位不同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广州盲校致残眼病的解剖部位损害主要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3.37%)引起全眼球损害;广卅l盲校致残眼病病因大部分是潜在可避免的(85.71%)。结论:我省儿童视残主要病因有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过渡的趋势;绝大部分导致儿童视残的病因包括大部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先天性遗传性眼病,通过与新生儿科共同规范早产儿的眼底筛查制度、加强围产医学保健和产前诊断等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苏氏眼压计测量25例患者EECP前和结束时双侧眼压。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双侧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EECP治疗可降低眼内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兔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探讨新的策略。方法制备原代兔结膜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60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第3~5代结膜上皮细胞,分别于处理后24、48、7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此外,采用上述浓度姜黄素处理结膜上皮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2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可以显著抑制兔结膜上皮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效果增强,随着时间增加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此外,姜黄素作用24h后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原代兔结膜上皮增殖,姜黄素有可能作为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视网膜厚度的误差并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1个月内随机5次对38例自愿者(共76眼)采用OTC进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检测,测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位点测量值的类内相关系数(ICC值)在0.53~0.72之间(均大于0.5),表明采用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但各象限点视网膜厚度的ICC值略有差异,产生这些差异除了与OCT仪器的固有因素有关外,还与受检者的依从性等因素相关。结论:OCT是一种可靠的视网膜厚度定量检测工具,但还需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B超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方法 对10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B超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212眼)患者中,皮质型白内障145眼(68.4%),B超声像图表现为晶状体前后皮质区呈带状或环晕状强回声,核心区域呈梭型低回声;核型白内障48眼(22.6%),表现为晶状体核心区域呈强回声,自中心向皮质逐渐减弱;混合型白内障19眼(9.0%),表现为整个晶状体呈弥漫点团状强回声.结论 B超检测对老年性白内障具有简单易行、无创、诊断符合率高、图像直观等特点,便于疾病的普查以及手术前后的对比观察,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