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7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55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1034篇
内科学   51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00篇
综合类   2040篇
预防医学   76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771篇
  6篇
中国医学   873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艾芬地尔干预对氯化锂(LiCl)-匹罗卡品(Pilo)致(癎)大鼠脑电图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通过腹腔注射LiCl-Pilo建立癫(癎)动物模型.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15、30、60天四个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脑电图改变,每一个时间点5只大鼠.结果:对照组无NFDA1性发作,经过4-20天的潜伏期后,干预组及模型组的脑电图波幅及频率骤然减低,在慢性期干预组较模型组的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增快,但仍未达发作当时的水平,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模型组更早更快趋于正常化.结论:艾芬地尔在LiCl-Pilo致(癎)大鼠模型中具有抗惊厥作用,慢性期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2.
痢疾杆菌免疫小鼠的GALT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应答状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鼠伤寒杆菌G30株为对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痢疾杆菌福氏2a经口服及腹腔免疫后,小鼠派伊尔氏(PP)节结、肠系膜淋巴结(MLN)及脾脏(SPt)中L3T4~+、Lyt2~+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MTT比色法测定了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发现:无论是口服还是腹腔途径,这两种细菌都诱导出基本相似的T淋巴细胞反应,即L3T4亚群在PP及MLN中均有显著升高,而Lyt2亚群均无明显变化;口服途径仅PP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明显升高,腹腔途径主要为MLN出现淋巴细胞显著的增殖反应。提示:在痢疾菌感染免疫中以L3T4亚群起主要作用;PP作为粘膜免疫的诱导部位;经口途径主要诱导肠道局部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经腹腔途径虽能诱导多部位免疫应答但有否抗粘膜感染保护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3.
COX-2与结直肠癌早期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为环氧化酶和PG内过氧化物合成酶。COX的主要功能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PG)。COX家族主要有两个亚型,分别是环氧合酶1(cycl00xygenase-1,COX-1)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参与体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高水平的PG特别是PGE2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合成PGE2过程中主要的限速酶,COX家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 7和Rlc310中进行瞬时和稳定性表达。方法 :从含hIL 18基因的中介载体 pGEM TEasy( pGEM T/hIL 18)中 ,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获得目的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 )中。以脂质体法转染COS 7和Rlc310细胞 ,用RT PCR检测IL 18mRNA的水平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了hIL 18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瞬时、稳定表达 ,获得了可稳定表达hIL 18基因的Rlc310细胞株。结论 :pcDNA3.1/IL 18的构建及表达 ,为IL 18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皮细胞受到细胞外因子刺激后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极性丧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同时上皮表型丢失而逐渐获得间质表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有受体酪氨酸激酶Ras-MAPK途径,Src激酶,Rho家族激酶,PI3K/AKT途径,Wnt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等。  相似文献   
106.
鸟苷素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anylin family, described in recent 10 years, is a series of small peptides (including guanylin, uroguanylin and lymphoguanylin) wit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ies to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 (STs) elaborat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They are abundance of cysteines and are endogenous activators of guanylyl cyclase - C (GC - C) receptors. Immunoreactive guanylin family peptides are localized in many human organs and tissues, especially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kidne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water and salt homeostasis.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mRNA levels of guanylin family peptides were down - regulated in colorectal cancers; oral intake of uroguanylin might suppress polyp formation in Apc(Min/ ) mouse, and 111^In-labeled-ST peptide analog might specifically target human colon can-cers. These evidences highlight that guanylin family may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effects of colorectal cancers.  相似文献   
107.
改进的BA-ELISPOT法使免疫酶斑更为清晰,保存时间延长。用此法检测了痢疾杆菌福氏2a经口及腹腔免疫后,小鼠派伊尔氏(PP)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MLN)及脾脏(SPL)中特异性IgA、IgG、IgM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Secretingcell,ASC)的动态变化,得到有规律的结果:两种免疫途径均能在PP及MLN中诱导出3类特异ASC的显著升高,但口服导致的升高其持续时间较腹腔途径为短。此外,腹腔途径还能诱导SPL中3种ASC升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构建HPV 18 L1-E6,L1-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18 L1-E6和L1-E7基因,插入中介载体pGEMT-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突变L1-E6,L1-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L1 E6Mxx,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转染CHO细胞,以抗HPV-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转染各种pVAX1-LIE6Mxx-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N值均>2.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我建的pVAX1-L1E6Mxx-E7Mxx融合蛋白质表达质粒,可在转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E6Mxx和L1-E7Mxx蛋白,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全面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维族大学生在大部分人格特质上表现出与大学生常模显著不同的特征;②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维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结论 维族大学生人格有一定的民族性,而其人格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0.
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兰州地区2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西北、北方和南方汉族、西北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兰州汉族人群中HLA-A基因座共检出14个等位基因,以A*02,A*11,A*24,A*33,A*30,A*01和A*31基因最常见;HLA—B基因座共检出32个等位基因,以B*40,B*15,B*46,B*13,B*51,B*60,B*58和B*44基因最为常见;HLA-DRB1基因座共检出13个等位基因,最多见的基因依次为DRB1*09.DRB*15,DRB1*12,DRB1*04,DRB1*11,DRB1*07,DRB1*08和DRB1*14,接近北方汉族而与南方汉族有差异,与西北回族无明显差异,但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南、北汉族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