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25岁。因2年中下颌牙齿逐渐脱落,脱落时无疼痛感或出血,伴左侧颈部包块、腹胀及多饮、多尿入院。查体:整个背部、胸部及下腹部见散在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搔痒,无水泡,皮肤无破损。下颌部凹陷,左侧颈部可触及一个10 cm×10cm肿块,光滑、固定,与皮肤无粘连,无触痛,右颈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沉快、80 mm/第1小时,垂体功能检查示分泌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B超:腹部大量腹水伴肝、脾肿大。胸部平片示:两肺纹理模糊,中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肺门影模糊,两胸腔少量积液(图1)。CT示:两肺弥漫分…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青年人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与病理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0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和300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数字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癌均以Ⅱ级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外上象限好发.青年组60.95%乳腺癌为肿块型,以<3 cm的肿块为主,36.19%呈非对称致密影,2.86%为单纯钙化;20.95%乳腺癌呈浸润性生长,21.90%可见毛刺,32.38%可见分叶,22.86%结构扭曲,毛刺发生率低于中老年组(x2 =8.331,P=0.004),两组间分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x2=2.255,P=0.133).青年组72.38%乳腺癌可见钙化,以细小多形性钙化、成簇分布为主.肿块型与非肿块型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13,P=0.002;x2=17.965,P=0.000).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相关性(r=0.940,P=0.000;r =0.261,P=0.007),E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两组间Ⅱ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率均高于Ⅲ级浸润性导管癌.青年组Ki-67增殖指数3%~90%,≤5%4例,5% ~30% 27例,≥30% 74例,Ki-67增殖指数大于30%的病例数百分比高于中老年组.两组分子分型均以Luminal B型为主,青年组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发病率均高于中老年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 青年人乳腺癌特点为肿块直径多<3 cm,钙化发生率高,组织学分级以Ⅱ级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病理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数字乳腺X线摄影检查仍是青年人乳腺癌较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52岁.2004-06因直肠癌、盲肠癌术后9年余,大便带血半年就诊,门诊以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癌收住院,影像学检查未见肺部异常.施以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直肠中分化黏液腺癌.术后化疗,出院前复查胸片,纵隔未见异常.2004-08,复查CT时发现纵隔肿物,临床考虑为转移癌.  相似文献   
54.
患者女,52岁。2004-06因直肠癌、盲肠癌术后9年余,大便带血半年就诊,门诊以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癌收住院,影像学检查未见肺部异常。施以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直肠中分化黏液腺癌。术后化疗,出院前复查胸片,纵隔未见异常。2004-08,复查CT时发现纵隔肿物,临手术/病理发现:全麻下行右上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后上纵隔肿物,约6cm×5cm×4cm大小,质较硬,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与右侧纵隔胸膜、左肺纵隔面粘连,瘤内为胶冻样液体。病理(肉眼所见):灰红色破碎不规则囊壁组织,大小5cm×5cm×1.5cm。光镜下见:送检囊肿性肿物囊壁未见明确被覆上皮…  相似文献   
55.
56.
MRI诊断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8例DF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DFSP中,病灶位于躯干3例,四肢5例,均位于皮肤及皮肤下层,肿瘤最大径1.8~11.6 cm。T1WI示8例肿瘤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示肿瘤呈明亮高信号,2例病灶内部见斑点状低信号;脂肪抑制(STIR)序列示6例肿瘤呈高信号;1例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RICKS)动态增强MRA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为腓动脉。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结论 DFSP好发于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BIGH3R555w突变转基因角膜营养不良小鼠模型。方法构建以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kinase,PGK)为启动子的BIGH3(M)-IRES-EGFP重组质粒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入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用PCR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通过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BIGH3基因表达。结果8只假孕小鼠共移植注射后的胚胎84枚,出生35只子代鼠,经PCR检测得到4只转基因阳性小鼠。RT—PCR和Westem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BIGH3R555w在转基因小鼠角膜表达量明显增多。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使外源基因B1GH3555w突变体在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成功建立了BIGH3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膜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少见类型乳腺癌影像、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主要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类型乳腺癌21例,观察并分析其X线、超声、相关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21例中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例,粘液癌8例,髓样癌4例。21例X线主要表现边缘模糊或浸润型肿块;超声主要表现均为不规则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团,边缘欠清,病灶内及周围可见血流。总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7岁;淋巴结情况:乳头状癌(4/4例)及粘液癌(7/8例)未见淋巴结转移;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及髓样癌(4/4例)可见淋巴结转移。镜下病理:乳头状癌(4/4例)癌细胞形成中心见纤维血管束的乳头状结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癌细胞簇与间质之间形成间隙;粘液癌(8/8例)癌细胞漂浮于细胞外液粘液湖中;髓样癌(4/4例)癌细胞密集,间质纤维少,间质中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髓样癌3/4例为三阴性;乳头状癌(3/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及粘液癌(7/8例)为非三阴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肿瘤外侧细胞膜EMA染色阳性。结论少见类型乳腺癌各亚型间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特征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及髓样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但各型间影像学表现及发病年龄不具有特征性,术前影像确诊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FFDM)联合乳腺超声( BUS)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7例老年乳腺癌以及27例乳腺良性病变(≥60岁),术前均行FFDM以及BUS检查。回顾性总结其影像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对比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老年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等。结果老年乳腺癌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Ⅱ级为主(64/107,59.8%),肿块常见(83/107),钙化出现率较低(21/107)。 FFDM诊断老年乳腺癌的敏感度91.6%、特异度70.4%、准确率87.3%,BUS检查的诊断敏感度81.3%、特异度77.8%、准确率80.6%, FFDM联合BUS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依次为95.3%、85.2%、93.3%,单独应用FFDM或BUS检查诊断老年乳腺癌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810、0.795,联合应用FFDM与BUS检查诊断老年乳腺癌的ROC曲线AUC值最高,约为0.903。结论老年乳腺癌以肿块型常见,病理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Ⅱ级为主。 FFDM联合BUS检查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的FFDM或BUS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