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38篇
  1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及红霉素耐药菌的耐药表型。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345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双纸片法测定红霉素耐药菌的耐药表型。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0%(183/345)及49.6%(171/345)。对红霉素耐药菌中,内在型耐药(cMLS)占90.3%(159/176),诱导型耐药(iMLS)占5.7%(10/176),M型耐药占4.0%(7/176)。结论 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耐药表型以cMLS为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2005年至2007年中国CHINET监测网脑脊液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CHINET监测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有脑脊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5年至2007年脑脊液标本获分离菌9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8株.占62.5%;革兰阴性菌349株,占37.1%;真菌4株,占0.4%.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59.9%增至2007年的64.6%,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39.6%降至2007年的35.4%.最常见的分离菌依次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和其他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2.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24.1%~29.3%.结论 2005年至2007年脑脊液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多于革兰阴性菌,脑脊液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明显.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34.
山药作为常用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南北之分.北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块茎[1],为中国药典收载品,以河南产的"怀山药"质量为佳.南方产的山药以广西、四川、湖南、广东、福建为主要产区,习称"广山药、淮山药".较常用的品种为广山药,为薯裁科植物褐苞薯蓣的干燥块茎,其产量居山药类中药的首位[2-3].由于山药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诸多中药学者的关注.现就近年来正品山药与伪品鉴别、药材品种分析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山药药材及以山药为原料的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影响,并探讨罗格列酮防治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二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MNNG诱癌组),C-E组(RSG处理组,分别灌喂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比较各组动物胃癌发生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微阵列技术对罗格列酮体内干预的大鼠腺胃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筛选PPARγ配体抗肿瘤新的靶基因并予验证。结果: A、B、C、D、E组动物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0/10)、70%(14/20)、15%(3/20)、30%(6/20)和30%(6/20),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与B组相比,C、D、E组动物腺胃癌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动物(P<0.01)。采用微阵列技术在大鼠腺胃癌组织中筛选出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RSG处理组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基因表达显著高于MNNG诱癌组,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证实在RSG处理组其它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高于MNNG诱癌组(P<0.05),而在人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MNNG诱导的大鼠腺胃癌发生率,诱导HCaRG表达可能是罗格列酮预防胃癌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鉴定一个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家系的致病是否与PAX6基因突变有关.方法 提取该家系全部12名存活成员和96名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PAX6基因的第4~13编码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剪切区域,通过直接测序比较家系患者与正常人序列差异以确定致病突变.结果 对PAX6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3例患者中均存在一个无义突变,而在正常人和家系中非受累成员中则未发现.无义突变位于PAX6基因第10外显子1143位核苷酸c.1143C>T,突变导致精氨酸替换为终止密码(R261X).结论 PAX6基因突变R261X是中国人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37.
护士夜班奖金激励作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对现行夜班奖金制的态度,为改进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对44名轮值夜班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夜班护士奖金激励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6个项目中根据满意度高低排前3位的依次为得到客观公平的报酬、能满足自身对薪酬的期望值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夜班奖金为40元/班次时护士均选择≤8次/月,夜班奖金为120元/班次时11名(25.00%)选择≥10次/月;夜班奖金为120元/班次时婚姻状态对夜班频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现行夜班奖金制不足以激励护士选择多上夜班,护士更看重的是合理的夜班频数。护理管理者应适度安排护士的夜班频次,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123例PD患者(PD组)与124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 PD组-141△C等位基因频率为8.5%,对照组为11.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国汉族人PD组组和对照组-141△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意大利南部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该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39.
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一家系连锁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连锁定位分析,探讨一个中国原发性高度近视家系的致病基因与已报道高度近视相关连锁位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一个连续3代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家系,选取位于18p11.31,12q21-23,7q36,17q21-23,4q22-27,2q,37.1,7p15.3,15q12-13,10q21.1这9个已报道的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致病基因连锁位点的18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物进行STR基因分型,采用两点法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本家系受累者皆为高度近视,屈光度从-6.00D到-20.00D不等,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分析显示此9个遗传标记位点与该家系致病基因均不连锁,比值比均<-1.结论 该家系存在一个新的致病基因连锁位点,需进一步实施全基因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以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老年女性患者185例,平均年龄为62.55±9.81岁.其中高血压组96例(51.9%),血压正常组89例(48.1%).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在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收缩压、脉压均显著相关(在高血压组r分别为0.225和0.181,在血压正常组r分别为0.049和0.047;均P<0.05),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平均压、脉压均显著相关(在高血压组r分别为0.599、0.551、0.429和0.560,在血压正常组r分别为0.624、0.451、0.290和0.518,均P<0.05);高血压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678和0.713,均P<0.05);高血压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相关(r=0.206,P<0.05);经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及平均压是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结论 联合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发现早期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