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人参皂甙Rg3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人参皂甙Rg3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化疗后的晚期(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临床随机研究,治疗组(38例):CTX 50mg每日一次联合参一胶囊20mg每日两次口服,3~6个月;对照组(34例):化疗后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升高,病人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提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联合应用低剂量CTX联合人参皂甙Rg3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52.
尽管人们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过程,涉及大量的基因和生物分子。但人们对其机制的认识是零散的,我们需要扩大研究以改善转移的预防及治疗,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必须重点针对转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转移级联的具体步骤,通过在目前的治疗中增加新的方式来根除已确定的转移灶,如免疫疗法或靶向疗法。或是通过靶向转移级联和器官特异性的特定步骤来防止肿瘤细胞向二级器官的播散,同时干扰散播癌细胞适应新微环境的能力来阻断其在次生器官的定植和随后的生长。总之,转移过程中组织特异性信号的识别将为新的治疗策略开辟道路。在这里,我们将回顾最近在该领域的进展,特别强调乳腺癌转移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器官特异性进展。 相似文献
53.
低剂量化疗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与目的近期一些国外研究表明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可特异地杀伤新生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化疗药物的这一新靶点,可能帮助解决常规化疗剂量引起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难题。为此本研究观察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对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模型,分别给予持续低剂量(LDM)CTX、最大耐受剂量(MTD)CTX治疗,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重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小鼠生存期。实验终末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MTDCTX治疗组比较,LDMCTX治疗组小鼠肿瘤MVD值和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TDCTX治疗组比较,LDMCTX治疗组肿瘤生长比较缓慢,并且没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或白细胞数下降等毒性迹象,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CTX的持续低剂量给药方式靶向于肺癌血管生成,不易产生耐药,增加了抑瘤效果,毒副作用小,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4.
55.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分泌治疗是否影响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雌激素及其拈抗剂对人乳腺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转录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雌二醇(E2)对MCF-7乳腺癌细胞VEGF mRNA表达影响,并检测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和ICI182780是否可抑制雌激素对VEGF转录的影响。结果:剂量依赖性实验显示E2浓度为1~10nmol/L时,VEGFmRNA表达水平最高,为0.125±0.006-0.112±0.014;时间依赖性实验中E2培养2h内VEGF转录水平明显升高(0.105±0.009),6h达到最大值(0.140±0.024),较未治疗组高1.5倍(P〈0.05)。TAM在浓度为1nmol/L时可轻微促进VEGFmRNA表达(0.061±0.010),但该浓度下与E2共同培养时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70±0.001);ICI182780同样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68±0.001)。结论:雌激素可促进VEGFmRNA生成,其生成量依赖于雌激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TAM和ICI182780对雌激素诱导VEGFmRNA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提示雌激素及其拮抗剂在转录水平调节VEOF表达,TAM通过阻遏雌激素诱导VEGF表达抑制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胺吡啶干预)和低、中、高剂量组(泄浊解毒方干预)。干预14 d后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评分(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 CDMI)评价大鼠的状态;HE染色观察病变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1、M2巨噬细胞含量,RT-PCR检测iNOS、CD206及β-catenin/FOSL2/ARID5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1)低中高剂量组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可见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损伤与炎症浸润轻于模型组。3)低、中、高剂量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和iNOS 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M2型巨噬细胞比例和CD206 mRNA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4)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β-catenin和FOS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ARID5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泄浊解毒方能有效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下调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的表达,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道恢复。 相似文献
58.
早期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病机既可单一,又可虚实错杂,常有脏腑、气血、经络同病.中医采用分型论治、古方治法、名老中医经验的自拟方治疗、现代中西医结合治法以及中药外治、心理治疗等辅助疗法,收到一定疗效.今后应对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远期疗效及保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9.
康欣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2)
本文报告1例鼻腔粒细胞肉瘤(GS),该瘤是由粒系未成熟细胞组成的,一般呈绿色的浸润性和破坏性瘤块.细胞染色技术证实该瘤主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PDs)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孤立性GS常表现为生长快和固定的结节性瘤块,可为单个、多个和播散性.
粒细胞肉瘤大多数预后很差,大部分患者(86%)短期内死亡(27天~34个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4岁,因右侧鼻腔进行性鼻堵塞,流清涕、头痛以及右鼻翼处隆起半年于2008年4月1日来本院就诊,其他无脓涕,无涕中带血,无面部"蚁行感",无发热、全身乏力、其它部位出血及进行性消瘦.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鼻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尿毒症透析的鼻衄患者采用微波配合口服滋阴凉血方并局部外用云南白药治疗。结果:随访均超过6月,其中仅2例17月后复发,经同法治疗后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尿毒症长期透析患者鼻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