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糖尿病患者各种消化道肿瘤及女性乳腺癌等的发病风险增高,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降低.体外试验证实甘精胰岛素促进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其体内作用仍需进一步试验证实.二甲双胍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有关.肿瘤风险不应作为选择糖尿病治疗方式的主要参考因素,但对...  相似文献   
22.
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共存(二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两例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 )共存的罕见病例 ,诊断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的综合分析。提示典型亚甲炎或病理诊断的亚甲炎伴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持续性显著升高者应怀疑两病共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以下简称“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医院药学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可靠参考。方法以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进行药学教学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接受PDCA循环法药学教学培训模式的学员作为观察组,以接受传统的一般形式教学方法的学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的系统化教学培训方法有利于改善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和操作技能,在医院药学教学中值得应用;带教导师在PDC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需加强师资和制度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24.
康怡 《现代养生》2014,(6):22-23
人们在吃完饭之后一般都会休息一下,让食物好好消化。但是这八件事饭后就一定要注意,经常这样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凶手1.饭后吃水果(水果食品)很多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1到2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便秘食品)等症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妊娠或产褥期重症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肺科医院)结核重症科收治的11例妊娠或产褥期重症结核病患者,其中妊娠期患者9例,产褥期患者2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母婴治疗转归。 结果 早期妊娠患者共2例,均于适当时间终止妊娠;中期妊娠患者共4例,1例继续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于适当时间终止妊娠,1例在治疗过程中流产,1例病情进展迅速,孕妇与胎儿均死亡;晚期妊娠患者共3例,1例坚持妊娠并足月分娩,2例坚持妊娠并早产;成功分娩的6例患者(包括入院前分娩2例,入院后分娩4例)均与新生儿隔离治疗。11例患者均予以积极的抗结核药物及相应的辅助支持治疗,其中10例好转并出院,1例死亡;11例患者共成功分娩6名新生儿,其中足月分娩2名,早产4名,新生儿均无结核感染表现,均未行母乳喂养。 结论 妊娠或产褥期重症结核病对母婴健康危害极大,加强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一般升高10~30 mmHg左右,有些人甚至可上升80 mm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1].该时间段内儿茶酚胺活性水平急剧升高,而人体靶器官在清晨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2].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现象是心脑血管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独立于24 h平均血压[3,4].因此,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其相关联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王鹏  闻铁柱  康怡 《中草药》2018,49(23):5561-5567
目的考察桉油作为经皮促渗剂的皮肤刺激性与在体经皮促渗活性,为其在外用制剂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CCK-8实验测定桉油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的细胞毒性,利用皮肤水分流失(TEWL)仪测定桉油对大鼠腹皮完整性的影响,评价其作为经皮促渗剂的皮肤刺激性;选择川芎嗪和栀子苷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利用反向渗析法测定微透析探针对模型药物的在体回收率,测定在桉油作用下对川芎嗪和栀子苷的皮肤药动学行力的影响。结果桉油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52 mmol/L,显著高于常用化学促渗剂氮酮的0.266 mmol/L,同时桉油作用下对大鼠皮肤TEWL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弱于氮酮,提示桉油可能具有一定皮肤刺激性,但明显弱于氮酮;大鼠在体经皮微透析实验显示,桉油对川芎嗪和栀子苷的经皮促渗倍数(ER)分别为11.40和13.79,提示其对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均具良好的在体促渗效果,对亲水性药物的促渗作用稍好,虽然桉油的整体促渗效果弱于氮酮,但对川芎嗪的促渗倍数与氮酮(ER=15.89)相接近。结论桉油对亲脂性药物和亲水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在体经皮促渗效果,且与化学促渗剂相比,具有相对温和的皮肤刺激性,这为其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8.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恙虫病一例纠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突发寒战、高热伴呼吸道症状就诊,入院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呼吸道症状基本缓解,但体温波动较大,考虑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能,查恙虫病抗体阳性,确诊为恙虫病。应用多西环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住院11 d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恙虫病抗体阳性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某部干部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3~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部在海军总医院参加体检的1135名老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其体检结果及其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年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糖、肝肾功能相关指标随着BMI升高数值增加,其中,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E)、UA、尿微量白蛋白(U-MA)、腰臀比(WHR)在超重组及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ins、2hPins、ALT、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CRE、UA、U-MA、WHR、hs-CRP在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人群之间高血压病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ALT、HbA_1c U-MA、TG、hs-CRP与BMI存在正相关(8=0.191、0.195、0.100、0.079、0.084、0.065,P〈0.05);年龄与BMI存在负相关(β=-0.149,P〈0.01),有高血压病史者BMI高于没有高血压病史者(β=0.179,P〈0.01)。结论某部干部人群中超重、肥胖发病率高。超重、肥胖对肝肾功能均有影响,与炎症密切相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相关。有高血压病史者BMI高于没有高皿压病史者。该人群中年龄与BM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评价不同磺脲类药物控制新发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波动的作用特征,对比其胰岛素促泌作用模式的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病程小于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磺脲类药物干预1个月:格列喹酮组16例(60mg/早,30mg/晚),格列齐特组13例(80mg/早,80mg/晚),格列苯脲组11例(2.5mg/早,2.5mg/晚)。各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均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和葡萄糖耐量一胰岛素释放试验(OGTF-IRT,分别在服糖前30、0min、糖负荷后15、30、45、60、120和180rain留取静脉血标本),同时采集空腹血送检各项代谢指标;对比干预前后血糖波动和胰岛素分泌特征的变化,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格列喹酮和格列奇特组干预后果糖胺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17.5%和14.8%[分别为(257±49)、(212±40)μmol/L;(2374-52)、(202±31)Ixmol/L;t=2.098、2.052,均P〈0.05];干预后3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其中格列喹酮组和格列奇特组干预后MAGE降幅(分别为42.2%、36.6%)明显优于格列苯脲组的27.0%(分别为6.6±2.3,3.8±2.0;7.0±2.3,4.4±1.6;6.44-1.2,4.74-1.8;t=3.977、2.349、2.977,均P〈0.05);干预后格列喹酮组和格列奇特组的血糖谱曲线相对平稳,血糖波动特征类似;格列苯脲组清晨空腹血糖偏低,而早餐后、晚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强于其他2组,血糖曲线显著分离;格列喹酮干预后胰岛素分泌速率分别在30和60min达峰,120min降至基线水平;格列奇特与之非常类似;格列苯脲组胰岛素分泌速率达峰时间延迟,峰值更高,高胰岛素血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MAGE与糖负荷后45、60min胰岛素分泌速率显著相关(r=-0.342、-0.386,均P〈0.05)。结论格列喹酮和格列奇特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改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与其刺激胰岛β细胞快速双峰分泌胰岛素的拟生理促泌模式有关;格列苯脲低血糖发生风险相对较大,与其强而持久的促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