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67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7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我院自1989年1月~1994年12月收住院142例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均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发现胃粘膜病变出血38例。现结合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并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3.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创伤、手术、出血等因素刺激下,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促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加,如儿茶酚胺、高血糖素等,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速,糖异生、肝内产糖量增加,血糖增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1] .同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内毒素的作用更降低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2] .肠内营养对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胃肠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滋生,防止肝内胆汁淤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螺旋藻对运动大鼠心肌组织化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观察螺旋藻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组织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可引起SDH、ATPase酶活性降低;LDH、ACP、ALP酶活性升高,螺旋藻可缓解SDH、ATPase活性的降低和LDH、ACP、ALP活性的升高,提示其可能有促进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对发热大鼠下丘脑前列腺素E2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YHCE)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受体EP1、EP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造发热模型,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按35.84g/ks于造模1h后灌肠给药;给药后4h取大鼠下丘脑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EP1、EP4受体mRNA表迭的相对差异。结果:与发热对照组比,YHCE组的EP1、EP4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可抑制发热组大鼠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受体EP1、EP4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300、500、1000mg/L)的螺旋藻多糖处理BEL7404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EL7404细胞的形态变化;并以流式细胞仪测定BEL7404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螺旋藻多糖处理BEL7404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Apaf-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形态学观察试验中,螺旋藻多糖使BEL7404细胞24h后出现凋亡,其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螺旋藻多糖也可使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Apaf-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螺旋藻多糖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Apaf-1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8.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白血病,目前国内已确定为一独立疾病.由于其特殊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体征亦有其特殊性,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们复习1995~2006年误诊的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32例病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 Ⅲ和Pvu 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筛选易感基因,为P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按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选取42例诊断子痫前期的患者,对照组选取50例年龄、孕周与实验组相近的正常孕妇.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LPL基因Pvu Ⅱ和Hind 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实验组LPL基因H+H+基因型33例(0.85),H+H-与H-H-基因型共6例(0.15),未出结果3例;对照组LPL基因H+H+基因型30例(0.60),H+H-与H-H-基因型共20例(0.40).实验组等位基因H+71例(0.91),H-7例(0.09);对照组等位基因H+72例(0.72),H-28例(0.2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组间比较,均P<0.05(基因型P=0.011,等位基因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L基因Pvu Ⅱ酶切位点基因型(P+P+,P+P-,P-P-)及等位基因(P+,P-)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基因型P=0.627,等位基因P=0.941).结论:LPL基因Hind 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携带H+等位基因的孕妇可能更易发展成为PE.Pvu Ⅱ酶切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P+与PE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