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目的:观察氨酚羟考酮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控制中、重度癌性疼痛及其爆发痛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以期确定氨酚羟考酮作为第二阶梯药物在中、重度癌性疼痛的应用范围和给药方法。方法:选择不同部位肿瘤患者198人,并经过第一阶梯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非甾体类服镇痛药后VAS≥5)。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氨酚羟考酮模式组(组I,n=78);氨酚羟考酮背景药量+必要时给药模式组(组II,n=61);羟考酮缓释剂型背景药量+氨酚羟考酮必要时给药模式组(组III,n=59)。观察指标:药物观察时间为12周。① 用药前后VAS评分;② 爆发痛次数及程度控制VAS评分;③ 药物副作用;④ 疼痛控制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⑤ 根据药物疗效,各组晋级入组人数比例比较。结果:① 2周内:组I,组II,组III内用药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组I用药后VAS评分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组II和组III内用药后与治疗前仍显示良好的控制水平(P<0.05),且后两组组间治疗后VAS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时组I与组II、组III治疗后VAS评分值比较出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② 3周内组II和组III爆发痛次数及程度控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组I(P<005),组II和组III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持续至治疗后第10周(11~12周由于氨酚羟考酮药物极量问题,故转入组III)。③ 所有治疗组在治疗观察期间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尿潴留、皮肤瘙痒各组内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④ 2周内:组I,组II,组III内用药前后比较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组I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第3周至第10周组II和组III内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改善状态(P<0.05)。⑤ 转组比例显示:第3周至第10周组I内67/78(86%)转入组II,转组后各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组II原组病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II于第11周有21/61(35%)转入组III,调整后应用10mg羟考酮缓释剂型+氨酚羟考酮必要时给药,并达到原治疗后水平。第11周组III内有17/59(28%)调整后应用10mg羟考酮缓释剂型,并达到原治疗后水平。结论:① 氨酚羟考酮背景药量+必要时给药方式对中、重度癌性疼痛伴爆发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控制作用;② 氨酚羟考酮必要时给药可以有效控制癌性爆发痛的疼痛程度。③ 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顺应性。  相似文献   
52.
2004年3~6月,我们对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氯诺昔康(商品名可塞风,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离子通道,是胞膜上微小的蛋白孔道,它能让特定的离子,如钙离子和钾离子通过,并因此控制这些离子进出细胞,当离子通道发生障碍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即离子信道病变(channel opathies)。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凝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免疫调节、化学预防等药理活性。本文对其通过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白藜芦醇抗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学说[1]认为,在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及亚型,各通道具有一定数目并保持相互平衡,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状态。当某些通道数目上调或下调,打破此平衡,将诱发心律失常。其中与心律失常发生有关的通道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通道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如INa、Ica、IKr、IKs等。一种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至少2种最佳2靶点有作用,仅特异性作用于某一通道的药物往往具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研究发现[2],白藜芦醇可通过多条途径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Ica-L、IKs是白藜芦醇的主要作用靶点:心肌细胞Ica-L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相似文献   
54.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组由各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早期诊断(包括病原学诊断)和及时彻底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但本病早期常被误诊,我院1985~1995年收治婴幼儿化脑182例,其中误诊54例,误诊率29.7%...  相似文献   
55.
张燕平  庞杰  李树人 《疼痛》1999,7(2):85-85
近日我院疼痛门诊治疗1例由皮肤科转来的严重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该例女性,63岁,1个月前左前胸出现疼痛,呈间断性、针刺样疼。曾按“心绞痛”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1周后疼痛加重并于左前胸、左腋下及左背部出现红色皮疹而入我院皮科病房。经消炎、止痛效果不明显.并且局部皮肤大面积红肿,疱疹破溃、出血、渗出.表面结痂及剥脱面见图1。患形容疼痛如“小刀剜肉样”难忍。终日不得安宁,于入院1周后转入疼痛门疹治疗。  相似文献   
56.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颈骨折知识调查问卷对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总体知识水平很低,平均分为41.33±13.34,其中有关股骨颈骨折的特定知识如体位、用拐、锻炼方法、负重为最薄弱环节。说明开展股骨颈骨折病人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孕前6个月和孕前1年癫痫控制情况能否预测孕期癫痫发作风险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以指导女性癫痫患者(Women with epilepsy,WWE)最佳生育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癫痫门诊随诊的WWE 46例,共48次妊娠,分析妊娠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面肌痉挛是疼痛门诊常遇到的一种无痛性疾患.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的不自主的肌肉抽动,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炎症、面神经根部粘连、面神经受到小血管的压迫及精神因素等可能是其主要的诱因.作者对就诊的面肌痉挛的病人采用面神经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APP/PS 1双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转基因组、多奈哌齐组(0.75 mg/kg)、红花黄色素10、30、100 mg/kg剂量组,同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12只作为对照组,其中转基因组与对照组灌胃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AP及CD45的表达,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皮层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皮层及海马CA1、CA3、DG区的CD45、GFAP表达水平均增高,皮层组织中TNF-α、IL-6、IL-8水平显著增加。经红花黄色素治疗后,红花黄色素10、30、100 mg/kg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其对GFAP、CD45、IL-6、IL-8及TNF-α的表达具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红花黄色素100 mg/kg剂量组对转基因小鼠海马各区CD45、皮层及海马部位GFAP以及皮层IL-6、IL-8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红花黄色素10 mg/kg剂量组对小鼠大脑海马CA1、CA3及皮层部位的CD45、海马及皮层部位的GFAP、皮层IL-8的表达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提高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可抑制脑组织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皮层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老年性骨密度改变与慢性脊柱源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胸背痛伴肋间神经放射痛和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患者100例。患者在评价前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而后根据各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级,结合临床VAS评分和症状表现进行分析。观察指标:①根据疼痛相关部位拍摄X线胸腰段和腰骶部正位、侧位及双斜位片,并进行X线片骨质疏松分级评分、脊柱椎体高度测量、脊柱侧弯或前凸指数及脊柱滑脱的分析。②脊柱骨质疏松CT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③脊柱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和分级。④相关脊柱结构改变程度与临床VAS疼痛评分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三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骨质疏松越重,VAS评分值越高(P<0.05),得到了一致性的结果;②椎体压缩的程度与临床VAS评分呈正相关,通过X线平片对椎体压缩高度的评价,以及CT检查结果中椎体后缘皮质可见双边征和小关节突密度增加伴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显示,椎体高度的降低在脊柱源性疼痛发生机制中占重要位置。③从X线平片影像学和CT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脊柱存在的病变部位越多,VAS疼痛评分值越高(P<0.05)。结论①骨质疏松的发病进程与VAS疼痛评分值呈正相关,即骨质疏松越严重,疼痛程度也越重;②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程度与VAS疼痛评分值呈正相关;③病变部位的多发性与VA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即脊柱发病部位越多,疼痛程度也越重、疼痛范围越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