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 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hMLH1 mRNA。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MLH1 mRNA相对表达量(0.761 7±0.035 7)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25 2±0.047 4),P〈0.05;hMLH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hMLH1 mR-NA表达缺失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7(MMP-1、MMP-2、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MMP-2、MMP-7、MTA1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MMP-7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TIMP-1与MMP-1、MMP-7、MT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0.458、0.333,P均〈0.01)。结论: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表达上调共同参与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2、MMP-7和MTA1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合理的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0年6月150例接受胸段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0.7%,其中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率为32.7%,转移度为20.99%.单因素分析显示: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均可向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分别为57.7%、28.9%、23.5%;不同分段之间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0.010).高、中、低分化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3.0%、40.9%、43.8%;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665,P=0.003).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与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程度和病变部位是影响胸廓入口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清扫对预防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RECK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RECK的基因转录情况。结果 RECK的转录在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与RECK转录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RECK可能与食管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RECK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在维吾尔族食管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联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7、MMP2在3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3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7、MMP-2在30例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0%(27/30),在30例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56.7%(17/30),MMP-7、MMP-2的表达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MMP7和MMP2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MMP-7和MMP-2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正相关性。结论:MMP7、MMP-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6.
外科治疗胸腺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3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6 年2月收治的3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所有患者,逐年失访7 例.1例在术后4 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余24例情况良好.结论: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Ⅱ期以上胸腺瘤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37.
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MGMT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DNA修复酶MGM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51例汉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8例正常切缘食管粘膜中survivin和MG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18例正常切缘食管组织中不表达,在5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4例表达阳性,占66.67%.MGM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80.39%)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16.67%)(P<0.01);survivin,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rvivin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80%和9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survivin与MGMT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标本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survivin和MGM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MGMT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食管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990~2000年收治的重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侧乳腺癌重5例,占同期乳腺癌1.07%(5/139g),均为女性,同时性8例0.53%,异时性7例0.47%,间隔时间2~18年,平均6.3年,全部病例双侧乳腺病灶均经病理证实。结论 单侧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应长期密切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发现可疑病灶时,应及时治疗。双侧乳癌的治疗原则与单侧相同,及时、合理的治疗其预后并不差于单侧乳癌。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ESCC)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胸段ESCC根治术的339例中晚期胸段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清除淋巴结4767枚,淋巴结转移445枚,淋巴结转移度9.34%,每例平均清除淋巴结14.06枚;339例中晚期胸段ESCC的1、3、5a生存率分别为80.49%、41.94%、23.12%,其中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1、3、5a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 晚期胸段ESCC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是影响中晚期胸段ESCC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作者对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治疗,肝切缘距肿瘤仅1~2cm(不同于传统的肝切除模式),术后予以综合治疗,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